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創造

創造

  創1︰1“起初神創造天地。

  創造萬物的神

  1.聖經啟示神是無限的、永恆的、自有永有的神,是萬有存在的第一因,神沒有一刻不存在。摩西論到神的永存不滅時十分肯定地說︰“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詩90︰2)。在有限的宇宙受造以前,神就永恆而無限地存在。神遠超天地間一切受造之物,並且先於一切而獨立存在(參提前6︰16注;比較西1︰16)。

  2.聖經又啟示我們,神是有位格的神,他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了始祖亞當和夏娃(創1︰27;參1︰26注)。因為亞當和夏娃是按神的形象被造,所以他們能夠在愛裏以個人的方式回應神,與神相交。

  3.聖經也啟示神是具有道德性的神,他所造的一切都甚好,其中毫無罪惡。當神完成了創造大工,察驗他所造的一切時,他看著“都甚好”(創1︰31)。亞當和夏娃乃是照著神的形象和樣式被造,也是無罪的(參創1︰26注);只是後來夏娃被蛇(即撒但)引誘犯罪,罪才進到了人的裏面(創3章;比較羅5︰12;啟12︰9)。

  神的創造大工

  1.神創造了天上地下所有的一切(創1︰1;比較賽40︰28;42︰5;45︰18;可13︰19;弗3︰9;西1︰16;來1︰2;啟10︰6)。“創造”一詞(希伯來文bara)單指神的作為,意思是神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曾以命令從無到有地創造了整個物質世界(參創1︰3注)。

  2.聖經用“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等詞語描述了神創造之初的情形(創1︰2)。那時的宇宙和世界不像現今這樣井然有序,而是呈現出一派毫無生機、空虛黑暗的景象。這段初始時期之後,神創造了驅散黑暗的光(創1︰3-5),又造出了有形質的宇宙(創1︰6-13)’並且讓地上充滿了各樣活物(創1︰20-28)。

  3.神憑藉他口中話語的能力創造了萬有。在創世記第一章中反復提到“神說……”(創1︰3,6,9,11,14,20,24,26)。換言之,天地都是藉著神口中的話語而成,在神發出滿有創造之能的話語之前,萬物都不存在(比較詩33︰6,9;148︰5;賽48︰13;羅4︰17;來11︰3)。

  4.三位一體的真神共同參與了創造大工,而不僅僅是父神一位。

  (1)聖子是神藉以創造萬有的大能的“道”。約翰福音開宗明義地指出基督就是神永存的道(約1︰1)。“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1︰3)。使徒保羅也明確地宣告︰“萬有都是靠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西1︰16)。此外希伯來書的作者也強調神藉著聖子創造了諸世界(來1︰2)。

  (2)聖靈也活躍在神的創造大工之中。聖經描述說聖靈“運行”(原文直譯為“孵化,翼護”)在神的創造物之上,為父神進一步的創造大工作預備,並且看護著神的創造。希伯來文的“靈”這個詞亦可譯作“風”或“氣息”,所以詩人大衛如此描述聖靈在父神的創造大工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諸天借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借他口中的氣(即ruah,靈)而成”(詩33︰6)。並且聖靈繼續參與維系一切受造之物的工作(伯33︰4;詩104︰30)。

  神創造世界的目的和心願

  神創造世界有其特定的原因︰

  1.神藉著創造天地的奇妙作為彰顯他的榮耀、尊貴和能力。詩人大衛感嘆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19︰1;比較詩8︰1)。當我們觀看神所造浩瀚無垠的宇宙及美麗和諧、井然有序的自然界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對造物之主的尊貴和偉大油然而出敬畏之情。

  2.神藉此得著當得的榮耀與尊崇。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一切都要贊美神奇妙的作為︰日月星辰、樹木森林、雨雪霜雹、山川河流、飛禽走獸都一同歡呼,見證它們的受造是何等美妙(詩98︰7-8;148︰1-10;賽55︰12)。神更盼望從按著自己形象造成的人的口中得著榮耀與贊美。

  3.神創造地球給人居住,為的是使他在人身上的計劃和旨意得以成就。

  (1)神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了亞當和夏娃,是要永遠與他們保持個人化的相愛關系。神創造的人具有三個組成部分(即靈、魂、體),且是有理性、情感和意志的獨特存在體。人可以對造物主自由作出回應,並且可以用信心、忠誠和感恩的心敬拜事奉他。

  (2)神渴望與人保持親密的相交關系,甚至當撒但成功地誘惑亞當、夏娃違抗神的命令之後,神還應許要賜下一位救主,拯救人類脫離犯罪帶來的惡果(參創3︰15注)。這樣神仍然可以得到一群屬於他的人,這群人以神為樂,榮耀神的名,以公義、聖潔活在神面前(賽60︰2;61︰1-3;弗1︰11-12;彼前2︰9)。

  (3)啟示錄的作者約翰在描述人類歷史的終結時,闡明瞭神創造萬物的終極目的︰“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21︰3)。

  創造與進化

  進化論是被當今科學界和教育界普遍接受的一種有關生命和宇宙起源的學說。信奉聖經的基督徒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審慎察驗這種理論︰

  1.進化論是自然主義者的一種試圖揭開宇宙起源與發展之謎的嘗試。這種理論首先假定宇宙間不存在一位具有位格及神性的造物主,萬有也不是被他造成的。進化論學者認為宇宙是自然發生的,即萬物是在億萬年漫長歲月中經過一系列偶然變化巧合而成。此外,他們還聲稱擁有一些科學資料作為他們假設的佐證。

  2.進化論缺乏嚴謹的科學性。科學研究的方法是︰任何科學的結論都必須建立在由實驗獲得的無可辯駁的證據之上,並且這些實驗同樣可以在其他實驗室重復進行。然而迄今為止,人仍然沒有設計出任何實驗可以證實物質起源於“大爆炸”(bigbang),也沒有任何實驗足以證明生物是從簡單形態演變成復雜形態的。可見,進化論只是一種沒有證據的“假說”。因此,人若要接受進化論,就必須建立一種對人為理論的信仰;而屬神的人是將信心放在神和他的啟示上,聖經啟示說他才是創造萬物、使無變有的神(來11︰3)。

  3.無可否認,在某些物種內的確發生過一些變異。例如,一些物種已經瀕臨滅絕,而另一方面,我們偶爾也發現某些物種內有新的變種出現。但是,從來沒有任何證據(包括地質學的資料在內)證明一種生物可以演變成另一種生物;反倒有許許多多的科學證據證實了神是依據“各從其類”的原則創造了萬物(創1︰21,24-25)。

  4.信奉聖經的基督徒還必須棄絕另外一種被稱為“有神進化論”的理論。這種理論吸取了進化論的大部分觀點,只是把神當作整個進化過程的啟動者。這種理論否認了聖經啟示的神在有關創造的各個方面的積極主動的作用;聖經創世記第一章中除了創1︰12(這節經文說明︰神在11節所發出的命令得到了完全應驗)和反復出現的短語“有晚上,有早晨”以外,所有動詞都是以神為主語。可見神並非一系列進化過程的旁觀者,而是萬物的主動創造者(比較西1︰16)。

1 則留言:

Eric 說...

聖經和《創世紀》的導言

摘要:“基督徒的天主是一個創造人,愛人……的天主。他向人顯露自己,也使人因此而對自身的價值及意義,取向,有更深的認識及珍惜。閱讀創1-11章,人可以重新肯定自己和整個宇宙的價值,天主的創造是美好的。人可以再次反省自己的使命,好好管治大地,人與人共度和諧共融的生活,讓生命豐盛地發展。


創1-11:聖經和《創世紀》的導言



勞伯塤



導言

過去200年來,學者曾以不同角度和方法來研究創1—11章。初期學者嘗試把這11章的內容與歷史和考古的資料互相比較。但接著他們把創11—1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其源流、成書過程、文學類型和編輯的神學原則。這就是歷史批判或跨年代取向(historical-critical or diachronic approach)。學者也比較這十一章和古代近東有關創造和洪水的記述的異同。過去數十年,他們從不同角度,例如,婦女神學、解放神學、人類學來解釋聖經本文。另一趨勢是把聖經本文視為文學著作而研究其主題、文筆特點、大綱或結構等。這是文學或同年代取向(literary or synchronic approach)。

本文一方面接受創1-11章的內容來自不同歷史時期的源流,並且在以色列民族歷史中經過了一段頗長的編輯過程,才形成今天我們所見的聖經本文。另一方面,本文也接受創1—11本文為一個完整的敍述。在這兩大前提下,本文將會從創1—11章作為《創世記》和整本聖經的導言來討論其內容和意義。

創造的敍述(1:1—2:25)

創世紀第一及第二章記述了兩個創造天地萬物的記述,釋經學家指出它們源自司祭典(Priestly writer1:1-2:4a)和雅威典(Yahwist 2:4b-2:25)。前者記 述天主用了六天創造天地萬物,而他在第七天休息,停止工作,這記述很有節拍或規律。第一至第六天的工程都是這樣結束的:“過了晚上,過了早晨,這是第……”來到第七天便不再用造句子了,只重複了“第七天”3次。其他出現7次的疊句還包括:“天主看了認為好”和“就有了光”或“事就這樣成了”。再者,“天主說”共用了10次;“創造”共7次,而天主先後3次分開光與黑暗,穹蒼以下和以上的水,及晝和夜。他3次命名:晝與夜、天、陸地與海洋;他3次“各按其類”而創造了植物、魚和飛鳥及動物。他也先後3次祝福了魚和鳥、人類和第七天。這些文筆特點,給人一份莊嚴的感受,也和其內容配合:天主一說話,創造就完成了。

在第二個敍述中,天主像一位陶匠用灰土造了人,並像一位園丁建了一個果園將人安置在其中,為了找一位“與人相稱的助手”,天主先造了各種動物,最後才造了女人。這個敍述採用“擬人法”來描述天主,給人一份親切的感覺。這也和其內容配合:他不想人單獨生活。雖然如此,他也給人下命令,不可吃知善惡樹上的果子。

這條誡命就把第二與第三章連起而成為一個完整的敍述,因為第三章記述人沒有遵守這命令。不過這條誡命和整個第二章卻是與第一章相輔相成的。因為天主創造天地萬物,目的就是為人和動物創造一個可生存的環境,在這環境裏,人和動物有食物維持生命,並且生育繁殖,而人更可在每週的第七天景仰天主,以完成其管理大地和它的一切生物。以上是第一章的重點。第二章指出人和平相處的條件就是按天主定下善惡的標準而行事,而人與人共融地相處正是天主創造的目的,婚姻生活就是其最具體的表現。在創造中,天主為人建立了一個新秩序。

在這秩序裏,造物主和受造物建立一個恒久的關係。即使人會破壞生存的條件或這秩序,但造物主必會做出補救,使萬物得以生存,並達到其創造的目的。本文以下討論創世紀第一章天主創造宇宙萬物的意義。

第一個創造的敍述:(1:1—2:4a)

人和生物都是生存在時間和空間之內,因此在第一至第四天,天主創造了生存的環境、天空、陸地、海洋和時間,陸地也長出植物,作為各種生物的食糧。跟著天主造了天空中、海洋裏和陸地上的各種生物,而這創造生物的高峰就是人類。

在創造天地前的情況是怎樣呢?當然以色列民族沒有“無”(nothingness)這思想,不過“混沌空虛”一詞也用於耶4:23—26,先知指出大地空虛混沌的情況就是,人、生物和植物都消失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生命。再者,在黑暗和水中,生物又如何能生存呢?因此,“混沌空虛”若不是指“無”的境界,創世紀在此就是描繪一個使生命不能出現的境況。

首先,天主說有光,就有光。有光,生命就可出現,光象徵生命和天主的臨在,詠36:9更指出光是天主賜人生命的途徑,而泳 104:2說天主身披光明。在聖經裏,衣履反映人的地位和權力,那麼,光象徵天主的生命和奧秘。這也解釋了創1:3並沒有說天主創造了光的原因。

隨著光出現,晝和夜便來臨,時間出現了,跟著天主在第二和第三天造了空間:縱的天空和橫的海洋和陸地。以色列人相信,雨和露都來自穹蒼上的水,陸地跟著長出植物,給生物作為食物,維持生命。

除了每天晝和夜的更替外,時間還包括年、月、日和四季,由此也帶來不同的慶節。在第四天,天主創造了天空的兩大光體和星辰。這兩大光體當然是指太陽和月亮,因為它們控制白天和黑夜。聖經沒有給它們名字,因此強調了它們是受造物,不是神。雖然如此,它們卻是在一周中間的一天造成的,這反映了它們的重要性。天主讓它們管治時間,規定年、月、日、夜和季節,人從此按其規律而生活,日出而作,入夜而息。人不可超越或改變這規律或秩序,只能活於其中,因為人是屬於歷史,只有天主才活在永恆中。

在這四天天主把光與黑暗,穹蒼上和下的水及日與夜分開。黑暗和水威脅著生命的存在,帶來混亂和死亡,天主把它們分開,帶來一個新秩序,一個生物能生存的環境,克服了混沌空虛和死亡的威脅。

在第五天,天主造了天空中的飛鳥和水中一切的生物。在第六天,天主首先造了陸地上的動物,這些動物包括了家畜、野獸和爬蟲。這樣宇宙中的三個層面:天、地、海洋都各有其動物,而聖經強調天主是各按其種類而造成的;“各按其類”這詞句共出現了10次,由此可見天主的創造是井然有序。不過天主只祝福了天空中和海洋裏的動物,他沒有祝福陸地上的動物,因為他祝福了陸地上的人。

天主最後創造了人,因為這是他創造的高峰,人的創造和動物的共有四個分別。在宣告他創造人的意願時,他採用了“議決多數”(deliberativ plural),如同君王隆重頒佈命令一樣。與其他動物不同,人不是各按其類,而是按天主的肖像和模樣造成的,目的是“叫他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牲畜,各種野獸,在地上爬行的各種爬蟲”。這份使命在天主給人的祝福中更清楚表達出來:治理大地和管理各種動物。因此,地上的人,不論膚色、文化、語言都同屬一個人類、一個大家庭。問題是:天主的肖像和模樣及治理大地和各種物是指什麼呢?

在古代近東,只有君王才是神的肖像,根據聖經,每個人不論男女,都是天主的肖像,因此,申4:15-19禁止人為天主雕像。身為天主的肖像,人和天主必定有一種很親切的關係,這點也可在1:28見到,祝福天空和海洋裏的生物時,聖經只說:天主祝福它們說,但祝福人時,原文是:“天主祝福他們,天主對他們說”,有學者指這喻意人與天主可以互相對話。這些解釋,都可作為瞭解天主的肖像和模樣的背景,不過天主按他的肖像造人,目的是為治理大地和管理各種動物,那麼,要理解按天主的肖像造人的意義,必須與天主給人的使命連起來看。

“管理”各種動物的動詞原文是rdh。這動詞常用于指君王統治的權力。但在聖經裏,君王的權力並不是絕對的。厄則克耳書就指責牧者,即君王,用強力和殘暴去管理人民,這裏所用的希伯來文動詞rdh和創1:26,28的是相同的。再者,申命紀17:14-20指出君王生活不能太奢華,而且要常常閱讀律法書,好能謹守遵行。這樣,他和他的子孫才能久居王位。因此,人管理各動物時,也要按著天主的旨意或法律而行。

不過“治理”大地這動詞的用法卻包括了武力或暴力。原文是kbs。這字可以指:作戰時征服其他民族,強迫別人為奴,踐踏葡萄。只有在嶽厄爾書這動詞才指踐踏。因此治理大地可瞭解為征服和強迫大地為人服役,隱含了使用武力或暴力。可是,創世紀第一章的世界沒有暴力,不論人或獸,大家的食物都是植物。再者,肋未紀的法律禁止以色列的主人虐待因家貧而賣身為雇工的以色列兄弟,因為大家都是天主從埃及領出來的。同樣道理,人和大地都是天主的創造,人當然不能虐待大地,他只能如同君王一樣,按天主的旨意或法律而行事。除了天主外,連君王的權力都不是絕對的。

因此,rah和kbs強調了天主給人很大的權力去管治他的創造,讓他成為大地的主人。這情況和天空的光體一樣,天主給它們權力主宰時間。在這權力裏和人行使這權力時,人成了天主的肖像,讓人從人身上見到天主。

創造了人後,天主已完成了他的創造工作,到了第七天,他停止了工作休息一天。休息sbt及工作melayah這兩個字都在安息日的法律中出現,而出谷紀更指出守安息日的原因,就是因為天主在創世的第七天休息,並祝福了安息日,定為聖日。換句話說,守安息日的原因是天主在創造的第七天休息。這樣,人在安息日休息時,便可找到天主與他相遇,分享他的神聖;人在時間內,在他的歷史中,而不是在一個固定地點,例如耶路撒冷的聖殿,找到天主。

在此可作一個綜合:創造首先就是從混沌空虛中,帶來一個人和動物都可生存的環境。創造了人和動物後,天主祝福他們,把生命繁殖和成長的能力交給他們,讓他們分享天主創造的力量。祝福的內容:生育繁殖、充滿海洋和大地,正好反映了聖經中天主祝福的意義。天主更授權人治理他的創造,好讓這個生存環境能保存下去,使混沌空虛不會再出現;天主更臨於這世界,每個安息日人都可以休息、並景仰他。因此,創造這世界時,天主開展了他和創造之間的恒久關係,他會不斷賜予生命,並加以保存和護衛。創世記第三至十一章將會清楚指出這點。

天主的創造是按照他的意願而完成的。他先宣告了他會做什麼,及這受造物的功用,跟著事情就按照天主說話發生了。因此宇宙每一部分都各按天主給其本身的功用而構成一個和諧共處的整體,因此天主七次指出創造是好的。人和天空的光體、人和動物與大地、人和天主的關係都清楚了,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應該是怎樣的?第二個創造的敍述探討了這問題。

第二個創造的敍述(2:4b-25)

在創世紀第二章,天主也為人做了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樂園,同時 也給他一份使命:在樂園內耕種,看守樂園。更重要的是,天主為他造了一位“相稱的助手”,讓他們結為夫婦。夫婦的婚姻生活就是人類共融的最高表現。為了達到共融,天主為人頒下了生存的規律,不可吃知善惡樹的果子。本文以下將討論這條命令和創造女人的意義。

不可吃知善惡樹的果子的命令,反映了樂園的果樹可分為兩類,可吃的及不可吃的。這兩個分類變反映了人的願望和行為也可分為兩類。可吃的果樹代表一些人可隨意按其願望而做的行為,行為本身並不涉及對與錯,例如人餓了便找果子吃。另一類行為是:人不可只依從自己的願望而行事,因為這行為是惡的,人要為自己的願望設下規範,做出抉擇:什麼是善惡?什麼可以或不可以做?不可吃知善惡樹的果象徵著這些行為。

誰可訂下善惡的標準?在聖經裏,只有天主才知道什麼是善和惡,人單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斷定善惡,因此天主給人類下命令,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做。他希望人行善,這樣才獲得生命。人若想生存,便要做出抉擇,是否聽從天主的話。在樂園裏,人要面對生命和死亡,善和惡的抉擇,人有自由和判斷力,創3-4章告訴讀者他的抉擇和後果。

在這個樂園裏,人有水、食物、自由和判斷力去抉擇善惡,他還缺少了什麼?天主知道:他需要一位元“相稱的助手”。“助手”(ezer)一字除了3次外,每次都是指天主在以色列面對生死存亡時,天主施予“援手”,讓以民逃出生天,假如不施予“援手”,以民便會死去。因此,人在樂園裏若沒有這位“助手”,他便會死去,這與天主說“人單獨不好”不謀而合。在聖經裏,單獨不是指寂寞,而是指人被家人或朋友遺棄或耶路撒冷被毀,一片荒涼,因此單獨是指臨於死亡的邊緣;在古代以色列,癩病人被迫在營外獨處,與團體隔離就是最好的寫照。有了這位“助手”,人才可生存。

從人肋骨而形成的女人才是人真正“相稱的助手”。她不是來自塵土,因為由塵土造成的各種牲畜、飛鳥和野獸都是不相稱的。來自人的肋骨,正好證明大家本質是相同的,無分高低,人說:“這才是我的親骨肉”,親骨肉原文直譯是“我骨之骨,我肉之肉”便反映了這點。他們兩人結為夫婦,成為一體。婚姻生活就是人共融生活最佳的標記。

“親骨肉”和“一體”也用來描述家庭和兄弟關係。拉班見到雅各伯時對他稅:“你實在是我的親骨肉。”這詞句常用來描述大家同屬一個家庭。猶大提出把若瑟賣到埃及為奴,原因是他是他們的兄弟,他們的“一體”這詞句也會用來指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姊妹或親屬。因此,家庭生活也是人共融生活的具體表現。

最後,他們二人都赤身露體,並不害羞。這使人想起人犯罪前純真的景況。不過,在聖經裏,奴錄和戰俘常是赤身露體,他們不能保護自己,常常會受攻擊和侮辱。赤身露體代表了沒有社會地位、權益和性命得不到保障的人。“害羞”的情況也相似。罪犯被判刑時會“害羞”,戰敗後人也如此,因為沒有人來保護他們。但這對夫妻既結為一體,彼此共融,沒有高低之分或張力,因此不用防範別人的攻擊,所以他們赤身露體,並不害羞,因為他們不害怕。

在第二個創造的敍述,人獲得豐盛的生活,他活在自由、良知和共融的生活中。但這境況很快就被破壞了。

人類共融受破壞(3:1-4:26)

人選擇聽從蛇的話,吃了天主禁止他們吃的知善惡樹的果子。跟著加音拒絕承擔作為弟弟看守者的責任,在憤怒中殺死了亞伯爾。人類共融徹底 受到破壞,生命從此不受到保障。

不可吃知善惡樹的果子的誡命,邀請人進入自由和負責任的世界,選擇行善避惡,由此而可超越只隨從意願的世界,因為人但憑意願行事,便不能抉擇善惡。在樂園裏,人要面對聽從天主的話或蛇的話的抉擇,蛇邀請人吃知善惡樹的果子,便是請人離開自由和抉擇善惡的世界,活于意願的世界,因此人摘下知善惡樹的果子前,他看見這果樹實在“好吃好看”,這時,這樹和其他樹沒有分別,因為樂園裏的果樹都是“好吃好看的”,知善惡的樹成了果樹其中之一棵。

人聽從蛇的話,就是人拒絕運用天主給他的自由去明辨善惡,並依此而行,承擔責任;反之,他讓自己的意願來主宰他的行為,在自由和責任的世界裏,善與惡的原則將會由人的意願所取代,而人的意願常常不會滿足和受人理智的規範。在意願的世界,人不需為其行為負責。故此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子後,人面對天主時,男人把責任推給女人,女人推給蛇。

在願望的世界裏,人不再受尊重,他隨時會受到攻擊,生命沒有保障,情況就如同赤身露體的戰俘和罪犯。因此,人吃了這果子後發現自己赤身露體便躲藏起來;再者,他們害怕見天主的臉,因為他們不願意面對自由和責任。

蛇因它所做的而受咒駡。祝福是把生命的力量交給人,咒駡就是取回生命的力量,讓死亡出現。事實上,人的意願若不受規範便會帶來死亡,加音殺亞伯爾就是一個例子。

蛇在泥土中爬行,但也會攻擊人,這是每一代人類的經驗。人蛇相遇,為了自保,人會踏碎蛇的頭,蛇會傷害人的腳跟。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從此消失。

女人沒有受到咒駡,可是她將要受丈夫管轄,過去彼此之間的共融也失去了。若她與丈夫自由地選擇生兒育女,生育將會是快樂的事,但如果她懷孕生子是因個人意願,是一時之快的結果,懷孕可以是一件十分痛苦之事。

男人也沒有受到咒駡,可是大地卻因他的緣故而成了可咒駡的。他要勞苦工作,但辛勞工作卻可能得不到成果,因大地只長出荊棘和蒺藜,大地和人和諧關係也失去了。不過勞苦工作本身不是懲罰。在樂園裏,他也要耕種和看守樂園,這也是一份勞心勞力的工作,不過這是一份使命和榮譽,而樂園也因此長出好吃好看的果樹。但若人在工作中找不到意義,生命就像土地長出荊棘和蒺藜,辛勞之後一無所成。

以上的經驗反映了人面對自己的生命時,就是一份奮鬥和掙扎,在意願、自由、善惡中做出抉擇。這份經驗可以是十分痛苦的。因此,天主說他會把仇恨放在人與蛇之間,而人死後將會返回泥土。若他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時,便會發現人生可以是毫無意義的。若他願意聽從上主的話而生活,他會在天主內找到生育子女、勞苦工作和死亡的意義。

人若依從自己的意願行事,生命便不會受保障,因此亞當和厄娃看見自己赤身露體,便要躲藏起來。加音殺死自己的弟弟亞伯爾就是最好的寫照。

天主沒有惠顧加音的祭品,因此加音大怒,動了殺機。但天主卻呼喚他克服罪惡,不要依從他的意願或憤怒行事。天主邀請他好好地運用他的自由,選擇生命與兄弟共融相處,避開罪惡,這也是天主命令人不可吃知善惡樹的果子的誡命之意義。他的父母要面對聽從天主或蛇的聲音的抉擇,現在他要決定:聽從天主或罪的呼叫。

很可惜,他願意受罪惡和憤怒控制,他不願意承擔兄弟共融的責任,因此他殺了弟弟後對天主說:“難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人的生命從此不斷受威脅,人的共融生活蕩然無存。故此,他只能在地上成了個流離失所的人,人遇見加音必要殺他,而他也必要躲避天主的面。他與人和與天主隔絕了。再者,加音跟隨了罪惡與死亡,因此他的耕作只會帶來死亡的果實,他即使耕作,大地也不會為他生產,大地回復到創造前的境況。人與大地的關係也徹底地破壞了。加音成了“地上所咒駡的人”。

為什麼天主沒有惠顧加音的祭品?若天主惠顧了加音的祭品,亞伯爾會否逃過一劫?從人的眼光看,有些人總是特別受眷顧的,才幹與成就都比別人更優勝,不過這是天主的自由,人也許不會完全明白他的作為。他要求人行善,制服罪惡,罪這字第一次在聖經中出現。這裏並不是指違反天主的誡命,而是指一股強大的力量,如同一隻野獸伺機襲擊它的獵物,引人走向惡,不過天主卻邀請人制服它。

人與人,人與大地的關係受到破壞了,天主卻沒有袖手旁觀。她沒有為亞伯爾報“血仇”,反而給加音一個記號,以免遇見他的人擊殺他。這個記號讓人記起加音的罪過,天主的公義,它也使人記起天主的仁慈,保護了加音。再者,暴力會帶來更大的暴力,天主採用嚴刑峻法,阻止暴力升級,殺加音和拉默客的人要受7倍和77倍的懲罰,天主希望保存人的性命。

最後,天主沒有撤回被對人的祝福,人類仍生育繁殖,加音雖殺了弟弟,但他也有子孫。亞當也再生了孩子,代替了亞伯爾,而亞當的後代開始呼求天主。隨著罪惡擴散和加劇,天主帶來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希望。

洪水(6:1-9:17)

新的開始和希望也帶來失望。隨著人類繁衍,大地充滿了邪惡和強暴,天主因此後悔造了人,心中很是悲痛。因此讓洪水來消滅了一切壞人,淨化這罪惡的世界,只剩下義人諾厄和他的家人。罪惡是否從此消失?

天主最瞭解他的受造物,他知道人從小就思念邪惡,因此她只願她創造的生存條件能夠迴圈不息,使人能生存下去。洪水後,她重複了他在創造時給人生育繁殖的祝福,和治理大地的使命。她與諾厄和與他在一起的家人和生物立約,許下不再用洪水毀滅一切生物。人心沒有改變,可是天主改變了。

天主從混沌空虛中帶來了創造的秩序,讓人可以生存。現在天主許諾不會毀滅這秩序。可是人的罪惡卻可破壞了這秩序,使人不能活下去。面對這一切天主可做什麼呢?

巴貝耳塔(11:1-9)

人心思念邪惡,願意接受罪惡的束縛,而沒有去制服它。去制服罪惡就是接受天主,接受天主所定下善惡的標準才可知善惡,人只需按他定下的標準而行。人接受罪惡,就是否定了天主的標準,而以自己的意願作為善惡的標準。這樣,他便把自己比擬為神。因此蛇誘惑人時便說:“吃了這果子,你們……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人是受造物,單靠自己的力量,常然不能把自己提升為神。不過這掩蓋不了人對神、對超越、對無限的嚮往!

夫妻相親相愛、兄弟和睦共處也是人所嚮往的,可惜創l-9章清楚指出,人單靠自己,結果只適得其反。

人對神和人對人交往的渴求,在人建造一城一塔的企圖中顯露出來。塔頂摩天,表示人達到神的境界,並為此留名,以免大家在地面上分散了,達到彼此相聚一起;可是事與願違,他們卻因此分散到全地面。

人類的科技已進步了。巴勒斯坦的房屋常是用石頭和灰泥蓋建的,創11:3強調了人可用磚和瀝青代替石頭和灰泥,這些材料可讓人蓋更高的樓房。換句話說,人現在有力量可建造高可及天的塔,天是神居住的境界,這座塔代表了人超越身為受造物的界限,而闖進神的境界。就正如上主天主在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彰顯了他的名字,現在人也希望能借此而為自己留下一個名字作紀念。與此同時,他們希望可住在城裏,避免在全地面上分散。事實上,天主給人的使命就是生育繁殖,充滿大地。充滿大地就是要他們在大地上分散,如今,人不想分散,他是否拒絕執行這命令呢?不想承擔管治大地的責任?

人想升天,卻事與願違,天主下來,混亂了人的語言,結果人停止建造那城,分散到各地去。

人是受造物,必須接受身為受造物的界限。隨著人的文明和科技進步,人越想超越這界限,把自己變成為神。先知就指責外邦的君王傲慢,自以為神,結果卻帶來喪亡。人稱這建造塔的地方為“巴貝耳”,原文也可指巴比倫城,創世紀也將反映了先知的思想。

天主混亂了人的語言,一方面看來是一個審判,一份懲罰。另一方面,這也是人嘗試跨越本身界限的後果。在樂園裏,人不可吃知善惡樹的果子,他要接受天主頒下善惡標準,而不按自己的意願行事。人才可和平共處。現在,人在建塔的時候就只依從自己的意願而行事,人類的共融自然再次受到破壞,言語不通,不就是一個最好的寫照。

亞當和夏娃被逐出樂園時,天主為他們做了皮衣,給他們穿上,保護他們。天主給加音一個記號,以免人擊殺他。在洪水中,天主保存了諾厄和同他在一起的家人和動物,洪水退後,並與他立約,許下不再因人的罪惡而消滅人類。過去,人類犯罪後,天主都加以眷顧,保存他們的性命,現在,人類分散各地,天主又會做什麼呢?

創11:1-9之後記述了閃的族譜,這族譜就以特辣黑和他的兒子為結束。人類的歷史從此是否只陷於罪惡中,人渴求與神人的交往共融是否會無法達到呢?

天主的救贖:開端與終結

人既然不能借著自己力量升到天上,那麼天主可以親自從天上下來,以達成人的願望。因此他召叫亞巴郎,使他成為一個大民族,成名及成為一個福源。借著亞巴郎,人可以成名,滿全了人類建塔的目的,借著他,人類可以得到祝福,換句話說,獲得生命的成長和力量,以完成天主在創造時給人的使命。在亞巴郎身上,天主展開了她救贖人類的工作。

在創世紀一書中,人已可以在罪惡的氛圍中找到希望。兄弟相殘,人類共融受到破壞,而創世紀一書中的聖祖敍述都是和兄弟相處有關的。亞巴郎把長子依市瑪耳和他的生母趕出家門,才阻止了妻妾間之紛爭。厄撒鳥和雅各伯在母胎中便爭取長子的名份,結果在母親黎貝加擺佈下,雅各伯假扮厄撒鳥而騙取了長子的祝福。為了逃避哥哥的殺害,他只好逃往舅父家。最後,他回家途中,雖然與兄長和解,彼此修好,可是兩兄弟卻從此分手,居住在不同區域。若兄弟們不能和平共處,亞巴郎的子孫怎麼可以成為一個大民族呢?天主的許諾使他成為一個大民族又會怎樣實現呢?

雅各伯共有12個兒子,多子多孫,本是天主的祝福,可是兄弟們卻忌恨若瑟,想把他殺死;最後把他賣到埃及為奴,拔去眼中釘。但在天主巧妙安排下,他卻為家人準備了食糧,在饑荒時保存了他們的性命。若瑟寬恕了他的兄弟,因為他瞭解這原是天主先派遣他先到埃及,以保存他們的性命。換句話說,他願意成為兄弟的看守人,不計前仇,在兄弟有困難時施予援手。

在兄弟相認前,猶大也願意為弟代罪受罰。若瑟把自己的爵杯放在本雅明的糧袋裏,後再派人把兄弟拘捕回來,在本雅明糧袋搜出爵杯後,猶大自願代替弟弟留在埃及受罰。他知道若弟弟不回家,爸爸必死無疑,因為他疼愛本雅明,如同過去他愛若瑟一樣,超過他對其他兒子的愛。猶大接受了爸爸偏愛的弱點,沒有因若瑟的離去而改變,現在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因此他願意犧牲自己,留在埃及,以保存父親和弟弟的性命。人願意為家庭團聚、兄弟和睦相處而付出自己,人類共融生活有希望了。

亞當和夏娃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子後便害怕起來,因為生命從此不受保障。加音殺了亞伯爾,因為他不願做兄弟的看守者,但若瑟和猶大都願意成為兄弟的看守者,因此《創世紀》一書結束時若瑟對兄弟說:“你們不必害怕,有我維持你們和你們的孩子。”他不報復。亞當和夏娃犯罪後就害怕。現在人犯罪後,可以不要害怕,因為有寬恕,而天主可以把人做的壞事變為好事,帶來好的結果。

為別人而犧牲了自己,指向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默示錄》描述耶穌救贖所帶來的新天地、新耶路撒冷時,海首先消失了,黑暗也不再存在,因為天主親自照耀這城,天地初開時象徵著混沌空虛,威脅著生存的黑暗和深淵的水徹底地除去了。人過著豐盛完滿的生活,那時再沒有死亡、淚痕、悲傷、哀號和苦楚。這裏沒有罪惡,因此因人的罪過而帶來的詛咒不再存在了。人和大地不只回復到創造的完美,並且比創造時的更好,現在生命樹每月都結果,而葉子更可治病,生命完滿地出現。

進入這新耶路撒冷的人民是萬民和君王,他們曾反抗天主和羔羊,並且被打敗。現在他們帶著他們的財富和光榮,即他們的成就,來到天主面前,欽崇他,景仰他,因為天主住在他們中間。天主給加音一個記號來保護他,現在這城裏的人民額上都刻著天主名字,他們都是屬於天主的人民,這就如同在創造人時,天主不是各按其類而造人的,因為人只有一類,就是天主所創造和救贖的子民。

在新天地裏,天主的救恩在人和整個創造中彰顯出來。在新天地未完全實現時,人就生活在光明與黑暗中,在美善與罪惡中,但新天地的來臨提醒人類不要忘記自己的罪過,因罪只會破壞創造的美善與和諧,新天地的來臨也挑戰人離開罪惡走向善,因為借著基督的救恩,人有力量可以這樣做,完成天主在創造時給他的使命。

新天新地出現,並不只是受造物返回創造時的完美,而是一個徹底的改變,超乎了人所能想像的。這一切都是天主借著被宰殺的羔羊,即耶穌,而成就的。這份救恩已開始了,基督的復活就在一周的第一天,一清早或天還是黑暗時生。換句許說,他從死者中復活時就是創造的一周的第一天,那時,天主說有光就有光,而創世紀沒有說他造了光,而光象徵著天主的生命和奧秘。在基督新的創造,光就是天主和羔羊的光,照耀著得救的人民。天主是創造者,也是救贖者。

總結

高修女在她的文章指出,“基督徒的天主是一個創造人,愛人……的天主。他向人顯露自己,也使人因此而對自身的價值及意義,取向,有更深的認識及珍惜。閱讀創1-11章,人可以重新肯定自己和整個宇宙的價值,天主的創造是美好的。人可以再次反省自己的使命,好好管治大地,人與人共度和諧共融的生活,讓生命豐盛地發展。人可以更深刻地瞭解自己境況,不依從天主定下的善惡標準行事而破壞了創造的美好和毀滅了生命,但他亦可以體驗天主的包容和關懷,他不想人喪亡,只願人生存的善意。如此,人可以去閱讀聖經,領會天主的救恩歷史,體驗耶穌基督死亡和復活所帶來的救恩,期待新天新地的來臨。



參考文獻:

[1]J. W. Rogerson. old Testament Guides. Sheffield 1989.

[2]房志榮.梅瑟五書批判小史[M].台中:聞道出版社,1968.

[3]A. F. Campbell and M. A. O’Brien, Sources of the Pentateuch.

[4]J. L. Ska,“Je vais lui faire un allie qui soit son homologue(Gn2:18).1984.

[5]傅和德.舊約詮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6] G. Wenham,Geneies 1-15 Texas Word Books,1987.




作者簡介:勞伯塤,男,香港聖神修院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