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現代神學

現代神學

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的神學發展,稱為「現代神學」(Mdern Theology),這就是本章題目之由來。
現代教會和當代(專指二十世紀)的神學教義發展,是有一些明顯復迭的地方。但本章只著重介紹由宗教改革運動後所產生的重要神學觀點。在本世紀初才發展的專門和獨特的神學思想,會在本書第五部分,「當代神學」一章中詳細討論。

聖約神學(Covenant Theology)
聖約神學是宗教改革運動的自然結果。聖約神學特別是經由慈運理、布連格(Bullinger)、加爾文和科克由(Cocceius)等人的神學著作中發表的。雖然這些人沒有直接談及今天所稱的聖約神學,但他們的神學思想,為後世所稱的聖約神學奠定了基礎。已色的改革宗神學家荷列比烏(Johannes Wollebius,1586至1629年)和清教徒艾穆斯(William Ames,1576至1633年),對聖約神學的發展,都留下很大的貢獻。科克由(Cocceius,1603至1669年)是艾穆斯的學生,他是將聖約神學加以系統化發表的人。
聖約神學包括兩方面的主要內容︰行為的約(covenant of works)和恩典的約(covenant of grace)。舊約雖然沒有明顯提及工作的約,卻加以暗示。從聖約神學家看來,神在人類墮落之前,是與亞當建立了一個約;在此約中,神應許在考驗期內,亞當會因順服而得著永生,也因不順服而死亡。在考驗中,亞當是作全人類的代表(federal head),要是他順服,他就可以得著義,將福氣傳給全人類。但結果他犯罪跌倒,故此亞當的不順服就傳給全人類——所有人都生在罪中,在罪的權柄以下。
人類墮落犯罪後,神與亞當建立了另一個約(亞當是代表全人類)。在此約中,神按照他豐盛的恩賜,應許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得著永生。基本上,恩典的約是根據救贖的約的;這救贖的約是在亙古以前由三位一體神所定,由父差遣子,而子也同意要借著他贖罪的死,為全世界預備救恩。恩典的約可理解為救贖的約的施行,但只限于蒙揀選的人。

路德宗的神學(Lutheran Theology)
十六世紀路德思想興起以後,路德宗神學受到新亞里斯多德派(neo Aristotelian)思想的影響。這種思想,在德國的大學建立了穩固的地位。但這卻沒有破壞路德宗的教義。有一位皇室禮拜堂的德國牧師施本爾(Philipp Jakob Spener, 1635至1705年),帶領起一個敬虔運動,對這種學院式的方法學作出回響,呼吁人注重個人的屬靈經驗。十八世紀,德國數學家兼哲學家渥爾夫(Christian Wolff,1679至1754),將路德宗神學引進理性主義的道路,他說,未經實證的事情是不可以確認的。他嘗試使信心和理性和諧,但結果是理性成為最後的權威。
宗教改革運動之後,路德宗神學掀起一個潮流,它的神學根據是惟靠聖經(sola Scriptura)——就是說,只有聖經是基督徒可倚賴的權威。這真理令路德在1517年脫離羅馬天主教後,也繼續領導路德宗神學,直到十七世紀。
宗教改革後,路德宗神學核心的另一個重要教義,是對稱義的解釋。路德和他的跟隨者,都認為稱義是根據基督受死的功勞,而死是為了贖罪。1530年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解釋稱義是「赦免罪人,稱他為人;而這是根據另一個人的義,就是基督的義」。
路德宗發展的第三個重要教義,是惟靠信心(sola fide),意思就是人得著救恩和神的稱義,是借著信心。

改革宗神學(Reformed Theology)
改革宗一名,是將加爾文的教義和路德與重洗派的教義加以區別。改革宗神字是建基于約翰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盡管在改革宗的傳統里,也有著相當大的顯著差異。這時期最大的貢獻,是產生了各種偉大的教義問答和信條。第一瑞士信條(First Helvetic Confession,1536年)是由布連格(Johann Bullinger,1504至1575年;慈運理的繼承者)及其他人所編訂的,這信條代表了瑞士各省的改革宗教信仰。第二瑞士信條(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 1566)是由布連格所寫,以拉丁文、德文和法文出版,此信條有著更廣泛的影響。海德堡教義問答(Heidelberg Catechism, 1563),直至今天仍有廣泛的影響。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也在英國清教徒和獨立的長老會中得以立足,就是稱為特別浸禮派(Particular Baptists)的重洗派,也根據改革宗的神學立論,以表明他們特別著重救贖的道理。韋斯敏德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更是英國改革宗信仰的標準教義。
改革宗神學的影響,也伸展到荷蘭,也許改革宗在荷蘭所得到的近期信徒最多,如巴域克(Herman Bavinck,1895至1964年)及該柏爾(Abraham Kuyper, 1837至1920年);該柏爾是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創立人,他也是荷蘭的首相。改革宗傳統中繼之而起的二十世紀著名人物,有甦格蘭的俄爾(James Orr)和英國的華菲德(Benjamin B. Warfield),麥根(J Gresham Machen)及溫狄爾(Cornelius Van Til)。
改革宗神學的核心,是多特大會教規(Canons of the Svnod of Dort 1619),那是對抗辯派(Remonstrance)的回應——抗辯派是亞米紐斯(JamesArminius)的教義。在多特大會(Synod of Dort)中,加爾文主義的內容可以總結成以下五點︰(Ⅰ)人的全然敗壞;(Ⅱ)救恩無條件的揀選;(Ⅲ)有限贖罪(只為蒙揀選者);(Ⅳ)不能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V)信徒蒙保守。

自由神學(Liberal Theology)
自由神學(Liberal theology,也稱為現代主義(modernism)﹞的根源,可追溯至十八世紀的德國時代。一般都認為康德(Immanuel Kant.1724至1804年)是現代自由主義宗教之父。康德否定神存在的論據,他認為人可以憑理性認識神,這種方法是啟蒙運動的結果。啟蒙運動認為,傳統和聖經權威,都是可質疑的,他們高舉理性的功效。士來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至1834年)強調宗教的「經驗」 (feeling),將神學思想帶到一個新的論題。士來馬赫使現代神學能與現代思想相融,他認為宗教不能以信經來確定,但可以用經驗的表達來加以確認,就如藝術、文學或其他表達方式。士來馬赫將宗教定義為︰「絕對依附的經驗」(the feeling of absolute dependence);相反地,他將罪確認為一種自私的、世俗的沉淪。黑格爾(George Hegel, 1770至1831年)將自由思想帶導至另一個方向。黑格爾將進化的經驗帶進歷史中(及宗教里),他教導歷史是對立的運動(正命題與反命題)和二者混成結果(綜合命題)的相匯。不少人都認為,黑格爾的哲學曾大大影響了包珥(Ferdinand C. Baur, 1792至1860年),和威爾浩生(Julius Wellhausen,1844至1918年)的聖經批判學研究。高等批評學因此產生,對于傳統有關聖經書卷作者的觀點大表質疑。
自由神學的綱領大概如下。強調人的理性和經驗︰宗教信仰必須經過人類理性,和科學發現的考驗;基督教必須迎合現代世界。聖經不是一本真確無誤、權威的書︰聖經是一些人的經驗記錄;聖經中具備榜樣例證,而不是具有教義上的價值。自然和超自然沒有區分︰神和人、人和動物、基督和人的區分都不被重視;這觀點若按邏輯推論的結果,就是泛神論。
自由主義是以一種樂觀的態度來看生命,但它的影響力已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消逝;此後所興起另一個新的宗教方向,稱為新正統主義。

新正統神學(Neo-Orthodox Theology)
新正統主義(neo-orthodoxy)雖然可說為「新」的,但它並不「正統」。新正統主義是對自由主義沒落的一種反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證實了自由神學否定罪和肯定人性本善的虛謬。巴特(karl Barth,1886至1968年)棄置了他的自由神學,嘗試尋找真理;他仔細研讀聖經。已特在1919年出版的《羅馬書注釋》(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可算是新正統主義的誕生。新正統主義離開了自由主義,但這派系所包含的神學見解,也相當分歧。
祁克果(Soren Kiekegaard 1813至1855年)是丹麥的哲學家和神學家,他強調經驗對神學的重要性,這觀點後來被新正統主義神學家加以發揮。祁克果否定他本國人民的冷酷正統;他們口頭上順從信經,也自然而然被認為是基督徒,因為他們都是國家教會的會友;但祁克果認為,生命不是相信教人,而是經驗與承擔。自由主義教導神的內蘊性(immanence),但祁克果教導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因此,人是不容易認識神。人要尋找神,必須踏進一步「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祁克果的神學﹝也稱為「絕望的神學」(theology of despair)﹞正好標志著存在主義的誕生,存在主義所強調的是以個人經驗作為實體的標準。
巴特跟從祁克果的路向,確認一位超越的神,又強調宗教的經歷。巴特認為,神不能客觀地被人認識,因為神是超越的。神必須借著經驗主觀地被人認識。(巴特的觀點,將會在本章及第5部分︰「當代神學」中討論。)卜仁納(Emil Brunner,1889至1966年)以他的基督論而聞名——他否定自由主義對基督的觀點,他認為要認識神,個人的相遇(encounter)是極為重要。他的教訓中出現了「危機神學」(crisis theology)這個字眼,這是說,神是在危機中與人相遇。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1892至1971年)是底特律勞工階層地區的一位牧師,他所強調的是社會倫理學。布特曼(Rudolf Bultmann, 1884至1976年)否定聖經的可靠性,他說,聖經已被教會的觀點所掩蓋,聖經中不再是關于神和基督的真實的教訓。他的思想曾經影響了不少神學家,所以,他的看法有布特曼主義(Bultmannism)之稱,這名稱就代表了新正統主義的一個流派。
新正統主義的重要綱領如下。聖經不是神的啟示,聖經只是啟示的見證︰聖經不能客觀地等同于神的話語;神的啟示不是在話語上。耶穌基督是神啟示的焦點︰人與神相會,就是與耶穌基督經驗上的相遇。聖經中的事件如基督的復活,都被稱為故事(geschichte),這是相對于歷史(historie)的。故事(geschichte)是指神的超越的、經驗的真理,這種真理不受歷史(historie)現世特征的真理和謬誤所影響。歷史(historie)是可讓時間去驗證的,因此,在較低層面的經文是會發現錯謬的地方。故事(geschichte)是不能在歷史上驗證的,因此,在較高層面的經文,是不會發現錯謬的地方。聖經的記載是否發生于真實的時間和空間,並不重要;但聖經的確記載了不少神話(myths)或英勇故事(sagas),並不影響它高層次的意義和效用。神是超越的,是「另位」的(wholly other)。人和神之間是有天淵之別,因此,人要與神交往,就必須經過「信心的跳躍」。

總結
以上就是歷史神學的探討,是將過去神學家應保存的優點,和應避免的錯誤,介紹給現代的基督徒。我們必須將所有教義,在神話語亮光中加以驗證,因為聖經是要這樣叫我們得著益處(提後三16至17)。







現代教會的神學觀點
比較
聖約派
路德宗
改革宗
自由主義
新正統主義

支持者
荷列比烏(J.Wollebius)
艾穆斯(Wm.Ames)
科克由(J.Cocciius)

當代支持者
馬丁路德(M.Luther)
路德宗神學家
加爾文(J.Calvin)
該柏爾(A.Kuyper)
華菲德(B.B.Warfield)

當代改革宗神學家
康德(I.Kant)
士來馬赫(F.Schleier-macher)
黑格爾(G.Hegel)

其他自由主義者
巴特(K.Barth)
祁克果(S.Kierkegaard)
布特曼(R.Bultmann)

其他新正統主義神學家
特征
行為的約就是過順服的生活。
岩層典的約就是過信心的生活。
惟靠聖經。
惟靠信心。
信徒是根據基督的死,憑著信心而稱義。
人的全然敗壞。
無條件的揀選。
有限的贖罪。
不能抗拒的恩典。
聖徒的持守。
強調人的理性和經驗。
聖經有謬誤。
樂觀主義的人觀。
強調經驗。
聖經有謬誤︰聖經只是啟示的見證。
聖經中的事件是「神話」

什麼是系統神學?

什麼是系統神學?

《建立系統神學》系列——第一課
學習指南

內容 頁碼
大綱 — 本課大綱,包括DVD中每部分開始的時間分鐘數。 2
注釋 — 提供課程內容大綱,關鍵筆記,課程的引言和總結,以及記錄更多筆記的位置。 3
復習問題 — 關於課程基本內容的問題,記錄下答案的位置;適用於書面作業和考試。 18
應用問題 — 把課程內容和基督徒人生,神學和事奉聯繫起來的問題;適用於小組討論,書面作業和考試。 24

如何使用本課程和學習指南
• 在觀看課程錄影前

o 預備 — 完成所有建議的閱讀材料。
o 計畫停下的地方 — 看大綱和時間分鐘數,決定在何處開始和停止觀看。IIIM 的課程內容非常緊湊,所以你可能需要計畫停下的時間。應當按照大綱主要的分段處來計畫停下的地方。
• 觀看課程錄影的時候
o 注釋 — 使用注釋部分,跟從課程的發展和作更多的筆記。很多主要觀點已經在注釋中被總結出來了,但一定要用你自己的筆記來補充這些。你也應該加上支持的詳細說明,幫助你記住,描述,證明主要的觀點。
o 在課程的某些部分暫停/重看 — 為了記錄更多的筆記,復習難懂的概念,討論感興趣的問題,在某些地方暫停下來,或者重看錄影,這會有所幫助。
• 看完課程錄影後
o 復習問題 —在提供書寫的地方寫下復習問題的答案。要個人完成復習問題,而不是小組一起完成。
o 應用問題 — 應用問題可用作書面作業或小組討論的題目。書面作業的答案最好不要超過一頁長。

大綱

I. 介紹(0:29)

II. 新約(2:55)
A. 系統神學(3:58)
1.符合聖經(6:38)
2.符合邏輯(9:00)
3.符合傳統(10:46)
B. 新約神學(13:10)
1.多元性(15:00)
2.教牧特點(17:42)
3.文學體裁(19:58)
4.基本框架(21:25)

III. 歷史發展(26:50)
A. 早期教父神學(30:28)
1.文化變遷(30:55)
2.神學變遷(34:48)
B. 中世紀神學(45:15)
1.文化變遷(46:00)
2.神學變遷(48:00)
C. 更正教神學(1:03:00)
1.早期改教者(1:03:50)
2.正統的信仰告白(1:08:30)
3.現代系統神學(1:11:49)

IV. 價值性和危險性(1:15:22)
A.基督徒人生(1:18:20)
1.促進(1:19:28)
2.攔阻(1:22:03)
B. 群體互動(1:24:13)
1.促進(1:25:18)
2.攔阻(1:27:03)
C. 釋經(1:28:45)
1.促進(1:32:50)
2.攔阻(1:34:00)

V. 總結 (1:35:20)
注釋

I. 介紹

如果我們花時間用系統的方法安排我們的神學,我們實際上就能在服事基督和他的國度方面做成更多的事情。

系統神學是聖靈帶領基督的教會,整理好她的神學的一種主要方法。


II. 新約

除聖經以外,所有神學體系都會反映出有罪的人的不完全。所以我們應當努力瞭解系統神學是如何與聖經相比較的。


A. 系統神學

從歷史來看,系統神學是基督徒建立神學的其中一種最有影響力的方式。

一些系統教義的例子:

“系統神學是尋求對基督教信仰的所有教義真理,進行系統的陳述。”
(伯克富,《系統神學》第4章)




1. 符合聖經

對堅持“唯獨聖經”的更正教神學家來說,關注教義真理,就是我們的神學一定要符合聖經。


系統神學錯誤的基礎包括有:
• 教會傳統或教理:

• 宗教經歷:

• 非基督教的哲學思想:






2. 符合邏輯
系統神學家努力要顯明聖經的教導是如何啟示出一種邏輯一致的信仰體系。

3. 符合傳統

系統神學不僅與聖經互動,也和在整個教會歷史當中神學家表述聖經教導的主要方式展開互動。


系統神學家通常這樣來組織聖經的教義:
1.聖經論:

2.神論:

3.人論:

4.救恩論:

5.教會論:

6.末世論:

B. 新約神學

純正的系統神學家努力盡可能使他們所講的和新約聖經所講的相一致。即使如此,系統神學還是與新約聖經很不一樣。至少在四方面,新約神學的輪廓和系統神學的輪廓是不一樣的。

1. 多元性

新約的術語和類別比系統神學的術語和類別多元化得多。

有機默示:聖靈保守聖經作者不犯錯誤,不彼此矛盾,但是他並沒有讓新約聖經作者的術語和類比統一起來,把這些變為一元化。


2. 教牧特點

新約聖經的作者表達他們的神學時,所用的方法是用特殊的方式回應相對特殊的需要,而不是通過永久性、普遍性的真理來加以表達。


3. 文學體裁

系統神學使用一種基本的體裁,就是長篇的論章或論文。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新約聖經的作者採用了很多不同的文學形式和風格。.


4. 基本框架

新約聖經的作者主要是圍繞神的彌賽亞國度為主題,而不是圍繞系統神學的傳統結構來組織他們的神學。

新約聖經作者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解釋從這個被擄和犯罪的時代過渡到神的彌賽亞國度,這要涉及一個複雜和長期的過程:


• 奠基:

• 延續:

• 成全:



III. 歷史發展

系統神學產生於教會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對變遷世界的回應和事工。



A. 早期教父神學(主後150-600年)


1. 文化變遷

外邦人,而不是猶太人,成了教會主要的神學家。他們開始用當時希臘哲學的術語來描述基督教的內容。


基督教領袖要竭力贏得世人:

• 混合主義:

• 正當事工:



2. 神學變遷

地中海世界占主導地位的哲學和宗教潮流就是那一般被稱之為“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新柏拉圖主義根源自柏拉圖的教導,但也包括了如生活在主後203-279年間的普羅提諾這樣的哲學家提出的新觀點。

二元論:

理性主義:

神秘主義:



早期教父時期忠信的基督教神學家,不允許用他們對柏拉圖主義的關注來代替他們對真正福音的根本委身。




屬靈優先性:

理性主義的重要性

神秘主義的重要性




B. 中世紀神學(主後600-1500年)

在中世紀時期,基督徒更加一致地把希臘文化有關人類理性和邏輯的觀點應用到基督教神學中,這常被人稱為“經院哲學”。


1. 文化變遷

地中海地區的知識界從新柏拉圖主義轉向亞裏斯多德的哲學體系。


2. 神學變遷

經院哲學是高度理性主義的,強調邏輯在探討、解釋、辯護所有神學時的重要性。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甚至神自己,都可以透過應用邏輯進行仔細分析。

亞裏斯多德的邏輯觀點:

術語:
命題:陳述由主語和表語組成的事實。
三段論:一種邏輯論證,用命題來組成前提和結論。


優先次序:為了能夠在他們所處的亞裏斯多德的文化中溝通,經院學者嚴格按照從上而下的神學次序來構建他們的教義總結。




C. 更正教神學(西元1500年至今)








1. 早期改教者

早期更正教神學的目標就是按著聖經的內容重新構建基督教神學。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按他對技術術語的使用,表現出對亞裏斯多德邏輯的極大關注;他大量使用命題表達他的神學,在論證問題時建立三段論,按照 從上而下的神學優先次序定規他的神學。


2. 正統的信仰告白

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更正教徒都產生了一系列正統的要理問答和信條,來概述他們的信仰。

《韋斯敏斯德公認信條》在大量依賴專業用語,把命題作為表達的中心,認真使用三段論來加強神學陳述,按照自上而下神學的優先次序來安排神學主題的次序方面,是借用了亞裏斯多德的邏輯學。


3. 現代系統神學

查理斯•賀智 (1797-1878)把理性和邏輯置於中心的地位,他使用傳統的技術術語,依賴命題,用嚴謹的三段論建立他的神學,遵循自上而下神學的優先次序。


“聖經對於神學家來說,就像自然對於科學家一樣,是他事實的儲藏室,探討聖經的教導所使用的方法,和自然哲學家探討自然的知識所使用的方法一樣。” -查理斯•賀智




IV. 價值性和危險性

神供應了三種主要的資源,是我們建立基督教神學時一定要使用的:聖經解釋,群體互動和基督徒人生。



這些主要的神學資源幫助我們評估對我們所持有的特定信仰應該有的確信程度。


A. 基督徒人生

基督徒人生涉及到我們的成聖,我們在聖潔上的成長。

• 思想(正統信仰)

• 行為(正直行為)

• 感情(正當情感)



1. 促進

系統神學特別強調正統信仰這個方面。它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系統的思維方式,一種正確考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概念框架。


2. 攔阻

我們可能會太注重把我們的信仰放到一個邏輯系統,結果我們就忽略了基督徒人生的其他層面,尤其是正直的行為(讓我們的行為符合神的旨意),以及正當的情感(讓我們的情感符合神的旨意)。



B. 群體互動

基督徒彼此互動,因為我們知道教會是聖靈在世上作工的主要領域。基督期望我們與其他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一同建立我們的神學。

• 基督教傳統:

• 聖靈光照:

• 現今群體




1. 促進

系統神學在建立神學時著眼於聖靈在基督的教會中已經教導過的事情, 注重以往的屬靈偉人們是怎樣建立基督教神學的。


2. 攔阻

我們把系統神學傳統的著重點推得太遠的話,將會導致我們脫離、忽略聖靈在現今群體中的教導,以及他是如何告誡我們個人的判斷的。


C. 釋經

聖靈教導教會解釋聖經的主要方式:



• 文學分析(圖畫):

文學分析嘗試明白聖經,把它看作是人類作者透過常規文學手法寫的文獻,來影響他的讀者。


• 歷史分析(視窗):

歷史分析的主要焦點在於重組聖經歷史中發生的事件,瞭解這些事件對於生活在那時代的人所具有的重要性。


• 主題分析(鏡子):

我們把聖經看作是一面鏡子,是回答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問題,題目或主題的一種方式,即使這些事情在聖經當中並不顯著。


1. 促進

這個過程收集比較不同的經文,並把它們結合的成為一個整體,這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把聖經對一個主題的一個教導,當成是聖經對此主題全部的教導。

2. 攔阻

系統神學常常會攔阻釋經,因為它並不關注對經文文學和歷史的分析。它限制了我們從聖經得到的豐富養份。



V. 總結
復習問題

1. 按照系統神學對聖經真理,邏輯連貫,傳統強調的關注,描述系統神學的輪廓。

2. 按照新約聖經的多元性,教牧特點,文學體裁和框架,描述新約神學的輪廓。

3. 系統神學在哪些方面與新約神學相似?

4. 系統神學在哪些方面和新約神學有所不同?

5. 為什麼在早期教父時期,真正的基督教神學開始改變,去面對因服事外邦人而帶來的挑戰?它是怎樣改變的?

6. 請描述經院哲學這種神學運動,以及它是如何使用亞裏斯多德的邏輯論的。

7. 從早期改教者,正統信仰告白,現代系統神學這些方面描述更正教神學的三個階段。

8. 早期教父時期,中世紀和更正教時期研究系統神學的方法有何類似之處?

9. 請描述系統神學是如何促進和攔阻基督徒人生的三個方面的。

10. 請描述系統神學是如何促進和攔阻群體互動的三個方面的。

11. 請描述系統神學是如何促進和釋經的。

12. 我們怎樣才能成功回避系統神學的危險,發揮它的價值?

應用問題


1. 除聖經以外,我們還要有系統神學,為什麼這對我們會有幫助?

2. 系統神學的哪個方面對你活出基督徒人生最有幫助?

3. 系統神學的哪個方面對你的群體互動最有幫助?

4.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最大的收穫?為什麼你會這樣說?

以耶穌僕人的心志學習神學

以耶穌僕人的心志學習神學



原著:John M. Frame

翻譯:苗仲善

校對、編輯:陳彪



三十二年執教於神學院後,或許人們可以恕我直言,向神學生、尤其是為那些剛剛踏入神學學習的同學,談談我累計多年長輩般的勸勉。當你開始人生中這一新的里程時,其中一些忠告或許會有助你(我是把你作為青年神學家來談的)。



從許多方面來看,神學院給我們一個非常正面的經歷。你的思想將被激發到你從未想像的地步。我還沒有遇見任何一個神學畢業生,他神學院的學習沒有極大地影響其思想。你將結識一些極好的朋友,遇見一群你一生都會尋求他們輔導的人。你必經歷不少塑造你的敬拜、探討、團契和娛樂的時光。



然而,在通向服事的道路上還有許多的困難。一些神學生至少其下意識裏,期待神學學習就像夏令營裏的那種“屬靈高峰的經歷”,這裏的一切似乎都激勵你毫無費力的屬靈成長。有這種浪漫看法的神學生肯定會大大的失望,因為他們發現神學學習可以是一個重大的屬靈試煉。神學院裏的學習人生可以是極大的祝福,但是,同時一定要牢記,魔鬼特別有興趣攻擊那些正專注於學習神話語的人。除了經濟上的困難、智力的困擾,平衡來自家庭、學業、教會和工作各方面的責任,還要對付來自你內心中罪的纏累。



因此,從一開始就瞭解讀神學院意味著什麼,對你們神學生是相當重要和有助的;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當然,誰也保證不了,你讀了這篇文章就能一帆風順了。我相當清楚自己作為一個神學牧師的不足。儘管我曾經給予許多學生類似的忠告,然而我仍然遺憾地看到許多人恰恰落入我所警告他們的錯誤之中。我即便是個完美無缺的老師,也無濟於事。我們裏面的罪性導致我們抵擋即便是至善至美的屬靈輔導(見箴言1:20-33和其他章節)。雖然,聖經強調作教導和輔導等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終極而言唯有神透過他的話和他的靈親自動工才能使我們順服;唯有他能開通我們的耳朵和打開我們的心靈,使我們面向他親自的引導。這裏,我只能祈求神自己使用這篇文章和其他的牧師和教師的忠告,把你領到一個智慧光明的路上。



一、 神學是屬靈的重任



神學這個名詞有點令人忘而生畏。它聽起來感到其龐大、深奧、抽象和專業化。更進一步,我們許多人都懷疑這個學科——認為或許神學與我們與神同行的事情不搭邊,更有甚者,認為神學只是人的一些看法。我們怎敢把神活潑的話語框在一個知識體系中?因此,我還是十分感激在我年輕時就被警告過有關神學的事,儘管我現在已經知道那些反對神學之人的問題所在。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對“學院派神學”要謹慎,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就會和那些不健康的思維方式混為一談。



依我的觀點,對神學最好的定義就是將整本的聖經應用于整個的人生。神學不是企圖精確無誤地表述我們對神的感受(士萊馬赫),也不僅僅是試圖陳述客觀的真理,或只是將真理“分門別類”(赫智),因為聖經本身已經完美無缺地既向將這些方面處理妥當。所以說,神學是為人類需要來教導聖經真理[1]。神學回答人們的問題,試圖解除人們的疑惑,將經文應用于人生的情形中。



據我所知,能最廣義的描述神學所涉及到一切範疇的術語,莫過於“應用”這個詞;因此,我敢高呼“神學就應用”。當然,“應用”這個詞也容易引起大家的誤解。對某些人來說,它已經意味著一種嫌棄任何“理論性的”,而單單注重“實踐性的”神學。為此,我得在這澄清一下,我可沒有這個意思。理論性的神學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所是要指出是,即便是最理論性的神學工作還是可以置於“應用”的名下。要不然我們發展神學理論幹什麼呢?不就是正因為神學理論要答復人們對面臨具有屬靈重要性的事務時所提出的實際問題。因此,理論也是應用的一部分。



這樣看來,在神學中,就不會在總體上重實踐輕理論。反之,也不會重理論輕實踐。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是同等重要,都是神學家旗鼓相當的任務。



我也極力反對那種把理論看成是實踐基礎的看法。更合乎聖經的觀點則為,聖經本身是理論和實踐兩者的基礎;並且降伏于聖經的權威之下,理論和實踐相得益彰。



同樣地,思考“教義與人生的關係”這個問題時,也要遵循這個原則。比如,我們有時很樂意說“教義是基督徒人生的基礎。”[2] 這的確是對的,如果這裏的教義指的是聖經的教導。但是,如果“教義”是指人總結出來的神學原則,使人對聖經教導的理解,那麼,這些就不是基督徒人生中唯一的基礎了。我寧願說,教義和人生是互相關聯,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毫無疑問,教義(這裏專指敬虔的聖經教師們的作品)對基督徒人生會有很大的貢獻。根據聖經的教導,有些情況是基督徒人生優先於教義的。正如主耶穌基督告訴尼哥底母(“以色列人的教師”,約3:10),“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3:3)這就是說,除非你又從神來的新生命(參見約一2:29,3:9,4:7,5:14,18)你就見不著神的國,除非神給你一個新生命,你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教師。透過那個新生命,神賜給你願意成就神旨意的心志,從而讓你能夠明白主耶穌教導的真理。注意,這裏就是生命改變在先,而理智的變化或教義的更改在後。



也請注意,保羅在羅馬書中12:1-2裏告訴我們如何尋求、實踐和證實神的旨意:“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在一次表明生命的改變導致對教義的真正領會。同樣的角度,請比較林前8:1-3(那裏愛和謙卑成了知識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弗5:8-10(這裏光明之子的人生帶領我們能夠找到神的旨意),腓1:11-13(那裏愛給於我們洞察力),和希5:11-13(這裏道德方面的成熟預備我們從關於麥基洗德的教義中獲得益處)。



因此,神學不是自給自足的,它是依賴於你的基督徒人生是否成熟,就像是你的基督徒人生是否成熟依賴於教義一樣。在恩典中成長,會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神學家,成為一個更好的神學家也會幫助你在恩典中成長,兩者之間就像螺旋上升的關係一樣。當你成為基督徒,通常你會得到一些很基本的神學教導,這對你開始與主同行是一個極大的幫助。但是當出現新的問題時,你回到聖經和神學中,你會得到更清晰的答案——有些時候很多的問題就是你剛信耶穌是的問題。所以說,你在主裏更加成熟的話,使你能夠理解、甚至更喜歡那些有深度的教導。這些教導又反過來幫助你更加成熟,就這樣相互促進。



這就是為什麼在新約中,保羅(提前3:1-7,多1:5-9)特別強調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更重要的是屬靈方面的成熟,而不是知識方面的優勢。保羅雖然也重視個人是否有教導的恩賜、是否能講純正的教導,但更多地,保羅關注一個人作為長老、教師在道德方面的標準,“無可指責”,“一個婦人的丈夫”,“溫和”,“有節制”等等。這些教導的現實意義是很明顯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神學家,你必須是一位敬畏神的人,這一原則對純做學術研究的神學家和對實際從事牧養工作的神學家們都適用。你們當中的許多人屬於後一種情況,即要站講臺講道、帶領查經、餵養信徒、在失喪人中間作見證。



實際上,神學和基督徒之間的關係比上面講的這些還要密切。如果兩者間相互強化對方一點也不過份。因此,我寧願說神學是基督徒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對其他部分產生最深遠影響的那部分。神學是信耶穌的人一定要付諸實踐的一件事。因此,像做其他事情一樣,要榮耀神,這是服侍主耶穌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的神學思考、神學實踐,必須要蒙主悅納,就像神頒佈有關敬拜真神、孝敬父母、不許殺人、不許姦淫、不許偷盜的這些戒命,神也會有對神學的神聖命令。神學無論是內容和方法,都必須要以聖經為依據,不可偏離絲毫。



聖經裏,很多地方講論關於神學的事,也講論到屬靈智慧和知識的事。“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詩111:10,箴9:10),屬世的任何智慧都是抵擋永生神的智慧(林前1-2)。神的話是一切屬靈知識的基準。



在這點上,我們是反文化的。恐怕沒有比我們所主張的以聖經為基準的學術規則更與現代的或後現代的思潮水火不容。大多數的人們會告訴我們,思想應該是自圓其說的,完全融於這個世界的科學、歷史、藝術,甚至宗教研究都要毫無列外地不帶任何宗教情結,即持所謂的中間立場。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告訴我們,要盡心、盡意侍奉他。矛盾和鬥爭在清楚不過了。

對於基督徒而言,不僅是神學要嚴格的把持這樣的原則,所有其他的學術規則,都要以聖經為依據。但我們研究歷史、科學、文學、政治學時,我們必須一神的話是永遠不變的真理為前提。我們必須要搞清楚神的話如何運用在我們特定的學術領域中所遵循的規則。因此,很清楚,神學更要無可置疑地以聖經為基礎。



所以,神學是我們作為基督門徒的一部分,並且它會大大影響其他部分的那個部分。作為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要順服聖經。就這點來論,神學就成為一件屬靈的大事[3]。



二、 神的話既有危險性、又大有造就性



神學是研究神話語的學問。這一點在你聖經神學和系統神學課程中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其他的課程,如講道學、輔導學、教會歷史也是一樣的。因為你們的老師會以聖經為標準去解釋和評價他們所選的專題。因此,你們在神學院的課程中充滿了聖經裏的章節、書寫的神的話。



當然,從事研究神的話,我們可以從中蒙福受益。一切的豐盛和知識都在耶穌基督裏(西2:3)。我們從神的話語來瞭解他。詩人在詩篇119:97提到,“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103節進一步講,“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聖經的信息是神救贖的大能(羅1:16),“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希4:12)。

除了在聖經裏,我們還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我們為神做工和與神同行時需要的一切嗎?我們會像彼得一樣堅定地宣告:“主,你有永生的道,我們還去跟誰呢?”(約6:18)



但是,神的話也是相當危險的。正如神的話是神救贖的大能,有時也會帶來定罪。神命令以賽亞傳神的道,但告訴他,他所傳的並非是祝福聽道的人:



「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賽6:9-10)



耶穌引用這段經文來說明他用比喻教訓猶太人;在保羅從不信的猶太人中轉向外幫人時,也引用了同一段經文。我們知道,歷史上從遠古到近代,許多人聽到了神的話,心卻更加剛硬,從而誘發人們更大的犯罪(羅7:8-13)。他們滿不在乎的方式去回應所聽到的神的話。有時,甚至是低檔神的話。因此,這些人為自己積蓄神更大的憤怒。當那時來到之時,神的話就會直接審判他們(約12:48)。



為什麼我在這篇有關神學學習的文章中提出這個問題呢?因為它有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神學學習的一個更大的危害上。你完全沉浸在神的話語中,有時是個祝福,有時卻是個咒詛。如果你聽到神的話卻以不相信或滿不在乎的方式去領受,幾年下來,你的靈性就會大大地偏離純正的信仰。



有兩點特點要注意:

1)在進入神學院要確定你是一個基督徒。我知道,這話聽起來很怪。為什麼一個進入神學院讀書的人會不是一個基督徒呢?但是我確定知道有的神學院畢業生作見證講,他們上神學院時還沒有悔改,沒有讓耶穌基督做他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是後來他們在神學院學習的時候,神才找到他們。人們來神學院學習,有許多的原因,但並不都是來學習如何做基督的僕人。碰巧在神學院有人悔改信主了,但是我猜肯定會有人用永永遠遠也不會經歷神拯救的恩典。這樣神學院的經歷只能增加他們的刑罰。



注意,你並不是通過水禮成的基督徒的、或因為是教會的會友、或正確的教義,或好的行為成為基督徒的。法利賽人無論從教人方面還是從實際的標準衡量都是行義的,但耶穌照樣定他們的罪。



我們中間沒有一個人可以好到能達到上帝的標準。所以我們救不了自己,救恩是神的禮物,就是那個完全的義人耶穌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們的罪。我們惟有通過信靠耶穌為我們的救主和主宰,只能借著信心接受這個禮物。如果你還沒有憑著信心接受耶穌為救主,此時此刻你要來接受。“「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只有接受了耶穌,那時,你才可以說自己是個基督徒。



但是,如果你沒有信耶穌就進入神學院學習,屬靈的大災難就等著你呢!



2)在神學院學習時,永遠不要把神的話僅僅當做是些的學術課題。即使是你學習希臘文動詞在一個聖經句子中語法關係時,也要聆聽那句話在說什麼,用信心去接受,並樂意去遵行。年輕的撒母耳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撒上3:9)。如果你滿不在乎的方式聽神的話,a) 你要麼會失去神的話的祝福;b) 或者你會形成和重複一種壞習慣,導致你失去其他的祝福;c) 最壞的情況,就是與神的恩典隔絕,你的心變得剛硬到一個程度去抵擋真理,神的話對你會越來越沒有意義。



三、 神學要求嚴謹的思考



改革(歸正)宗神學院的座右銘是“思想真理,心向真神”(A mind for Truth, A heart for God)。神學學習要涉及這兩方面。上一節,我講到我們和神的內在關係。在這一節我將著重講“思想真理”,這當然也是“心向真神”的一個方面[4]。



神學的根本之處意味著一定要人在智力上全力以赴。注意,神學並不排除絞盡腦汁的思考,而是要用到這樣的思考。這節我們所講的是前節內容的具體應用。

神呼召我們不但要盡心、盡性、盡力,也要盡意(智)去服侍他。尚若你不能情願接受神在思想方面的這一標準,你怎麼敢說在“人生的各個層面都接受神的命令呢?



你認為神要你思想他的話要到一個什麼程度呢?但你讀到一般不太容易明白的聖經經節,你認為神要你簡單地去接受最先出現在你腦海中的解釋嗎?還是你要把神的話看重到一個地步,直到竭盡全力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呢?作為神的僕人,你願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攻克各個難關,諸如涉及語言、各種文化、溝通原則、及其神學上的神秘,直到你確信神要讓你教導屬他子民為止。



保羅告誡帖撒羅尼迦人要“凡事察驗”(帖前5:21)。保羅要求他們要象那些庇哩亞的貴族們,“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保羅的)道是與不是”(使17:11;比較申18:20-22)。彼得也要求我們能夠回答質疑我們永生盼望的那些人的問題(彼前3:15)。



我承認,我對福音派、特別是改革宗福音派人的思想質量很是擔憂[5]。依我看,當今出現的神學(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大眾化的)真是不能叫人心口誠服。當然,這些問題在做學生時就開始顯露出來。如果學生們進的是醫學院或法學院,大家都預備很用功地學習,但是,學生們對神學學習的態度就不同了,他們通常指望神學院裏的學習比醫學院或法學院容易的多。為什麼呢?或許他們腦子裏會想,基督徒的老師應該會比外面世界的老師好對付些(錯誤地理解基督徒的愛和溫和)或許他們認為神學時靈性方面的規則,用不著使勁去思想(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種錯誤理解何謂合乎聖經的屬靈性質)。





請把上述誤會從你的頭腦中拿掉吧!一個基督徒被神呼召去學神的話,決不能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們真是要有這樣的態度。首先,基督徒一定要奉耶穌基督的名(西3:17),全心全意地做好擺在他前面的一切任務(西3:23)。其次,是因為神的話本身的重要性。此外,是因為事奉神的性質。請這麼想,你的事奉是從神學院做學生開始的。如果你在神學院沒有好好學習,你就不能很好地服侍現在和將來人。尚若你不能好好的為神的兒女預備屬靈的食物,你就是不愛神的兒女。



如果,你沒有神話語的扎實知識和將它們應用於人們的需要,你就比一個不懂醫術的醫生卻去給人看病更糟!為什麼說更糟呢?因為你牧羊的人的結果是通向永遠的。



思想本身不會扭曲或否認神的話,但罪卻能夠。反智者常常是只關注問題個一部分,即理性的墮落,卻縮小了罪在生命的其他領域的危害。另一方面,如此之行反智者也就忽略了神賜的成聖工具的重要作用,從而失去神話語在其身上的全備影響。但是,本著聖經教導的神學觀念卻是用各種方式將神的話應用在其兒女身上。我們應該盡力應用一切的學習工具去這樣做,如語言學、考古學、推理、想像、邏輯等等。



通過這樣的神學,讓我們更加順服;而通過順服讓我們變成更好的神學家。尚若神學是我們在神的話語裏與永活的神相遇,那麼我們怎敢怠慢而拿次好

的獻在神面前呢?要是真敢有人拿次好的給神的話,那真是罪惡的自滿和傲慢的自負。



這就意味著:

1) 要是你在神學院裏感到工作量有些超負荷或遇到學習的困難,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要發怒。神學院是個研究生院,理所當然,所學的功課比大學裏所學的要難一點。再者,你的老師也會認真地對待我們討論過的這些話題,尤其是神學上周密思想的重要性。這裏幾條實用的建議,很適用於那些特別在學習上不適應的同學。(1)少選集門課。有時不在一年中同時選希臘文和希伯來文也挺有幫助。特殊情況下,同學也可考慮延長一下學習年限,不一定要在規定的兩、三年內畢業。(2)組織學習小組,一起討論所學的內容。也可以分享各自的難處。(3)和你自己的牧師、指導教授、或主管學生的輔導主任談談。千萬不要多在一處生悶氣。(4)花點時間在基礎領域,將有助於你從不適應中恢復。如讀讀韋斯敏要理問答,找些衛平信徒、甚至是為初信者的神學讀物。



2) 試著去理解,以神學院標準來學習神學很可能是你以前未曾經歷過的事。你可能在學生宿舍吹牛聚會時和別人爭論過神學,你或許也知道改革宗的要理問答。儘管當今這些也很希罕了,你或許象越來越多的學生一樣,學過從過從教會歷史看教義的發展這門課。不管怎麼樣,當你在神學院學神學時,你就得準備好去滿足更嚴格思考標準和神學深度[6]。你過去的答案不一定夠了。



沒有比那些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的一年級神學生更可愛的了(也有將要畢業的神學生,甚至快要退休的神學院教授有時也會如此表現自己!)。請相信我,人不會什麼都知道的。你只是還不知道問題的複雜程度和要考量的眾多因素。



一步步走,眼下坐矮凳也該滿足。千萬別對與你看法不同的同學傲慢。聖經裏教導,我們怎樣論斷人,我們也要怎樣被同樣的標準來論斷。在那些高難和有爭議的問題上,千萬別充當專家。比如:唯唱詩篇者、敬拜調節準則、信條署名者、神律主義、墮落前神選說、普遍恩典,孩童聖餐,辨道方法等等。直到你用柔和的心思想過各個方面,你最好不要形成自己的主張。開放自己,有改變的可能。在改革宗的圈子裏有太多的武斷,面對許多複雜得問題有太多簡單的答案。讓我們不要在貶低主基督福音的罪上有份兒[7]。



3) 讓每堂課,每份作業成為你認真反思的機會。例如,想想你的閱讀作業。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明確。但是,學生們的一個主要難處就是不太知道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閱讀。電視、錄音帶的出現後,高中和大學的標準漸漸降低,基督徒的學術水準也普遍降低(見1)),從而使得我們要通過自我閱讀來教導遇到了困難。然而,能夠有思考的閱讀能力,對一個有效的侍奉是絕對必須的。尚若你不知道怎麼閱讀,你最好開始學習這門功課,因為你的教授指望你通過自己閱讀學很多東西。這本是研究院學習的特色。別指望老師在課堂上解釋所有那些閱讀材料,課堂講解只有你閱讀的一個補充,而不是重複。如果你上了研究院卻不能這麼做,你必須要加油了——用自己的時間去補這一課。我們在神學院裏教閱讀。我們只能預先假設這是一個將來事必須有的技能。



你也要在閱讀時花時間默想。用禱告的心去閱讀,求神幫助你如何面對閱讀材料中的真理和謬誤。用分析及批判的眼光去閱讀,提出好的問題,搞清楚作者為什麼這樣去表達他們要表達的意思。為什麼用這種手法,而不用另一種手法;為什麼作者的意思是對還是錯。不要單單學習作者怎麼說,而要用作者的思想去激發自己的思想。



同樣的忠告也適用於課堂。聽老師和閱讀一樣,要求我們思想,你要是只在上課時或考試前才想講課的內容,你就沒法評判這門課,把自己的筆記帶回家去分析一下,就象你對待閱讀作業一樣。你要默想、禱告,查考聖經看看課堂上所講的對不對(徒17:11)。



四、 優先秩序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神學就象大的難以想像使疲憊的商務——要求屬靈上持之以恆、不遺餘力地投入。這投入還包括令人頭痛的學術水準。那麼,誰夠格學神學呢?絕對不是你,也不是我。靠著神的恩典,我們可以向著真正的神學目標邁進。但是,我們的有生之年永遠也達不到那裏,我們的罪性和我們的脆弱總是會使我們難以達成神學目標。既然不能達到完美的地步,我們就該對我們的景況滿意嗎?從一種意義上說,我們不滿意:只要我們對不完美的情形滿意的話,就意味著我們會停止追求,從而完全失去我們面前的目標。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是滿意的:堅持今世要達到完美無缺,就意味著我們期待神沒有給我們的應許,那就是今世的完美。



因此,我們必須要注意到我們的罪性和脆弱。成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漸進過程。我們通常在屬靈爭戰時,一次對付一個敵人,並且不忘後面還有其他的敵人要對付。除了罪性外,作為一個被造的活物,我們也不能同時遵循上帝所有的命令。我們不能把禱告、講道、研經餵養饑餓的人、安慰受折磨的人都放在一起同時去做。我們必須延遲一部分神的命令,而去順服地執行其他神聖的命令。這好像互相矛盾似的,其實不然。



有時候我們為了神的榮耀,必須對希臘文動詞做解析;其他時候,我們必須放下希臘文動詞而去專心禱告。有人有時會說,我們不能把學習研究和靈修截然分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的,禱告不應該排斥學習研究,學習研究也不應該把禱告排斥在外。確實是這樣,兩者應該互相強化,而不是減弱。但是要說,禱告和學習研究是一回事,或要選一個放棄另一個,那就錯了。我們的確有時候必須常常著力某事而放下另一件事情;如果這被稱為是“一分為二”,我們也只好承認在這種意義下,我們就得一分為二。



所有這些意味著我們必須要盡力平衡一下,從而找到神的每一條命令在我們生命中的位置,而又不排斥其他的命令。我們必須決定,在特定時間時間內,哪些事情一定要完成,哪些事情可以稍微放一放,哪些事情要花很多時間,哪些事情只是舉手之勞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應有個優先次序的天平。



在神學院,象在其他任何地方一樣。最要緊的是榮耀神。其他重要的事情在聖經裏也有很清楚地啟示: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花一些時間禱告;花些時間學習神的話,等等。“聽命勝於獻祭”(撒上15:22)這段經文表現的優先次序是我們都要注意的。但是其他優先次序是我們都要注意的。但是其他優先次序會因人而異。有時要取決於他的呼召(參見使6:2),有時要取決於個人特殊的屬靈長處和弱項。



你的情況如何呢?你應該在神學上有高的標準——高的屬靈標準,它包括很高的理性思考標準。但是,這不意味著你必須將你所有醒著的時間都用到學習上。

你還得做其他事情,如吃飯、喝水、鍛煉身體、交朋友、照顧自己的家庭、教會的好會友、探訪有難處的,等等。你要在神學學習其他責任上找到平衡,不然,你就是個不順服神的人,淪為不稱職的神學家。



此外,你也許還有其他方面來自你特殊呼召的責任:教會的工作、街頭佈道、部分時間“世俗”的工作。你還得要平衡這方面的責任。



學生有時會說:“既然神引領我到神學院,神當然要我得高分數”,然後,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擱在一邊,把自己埋在書本裏一直到畢業。這是過於天真的想法,也是危險的情形。誰都不應該只把自己獻給學習。投入學習的量要依你的呼召和你的屬靈光景而定。如果你必須犧牲其他職責和屬靈的成長來獲取A,那麼你因該降低你對分數的期望,瞄準稍低點的成績;或者乾脆不要顧及表面的分數,而去在你所要服侍領域裏學習。如果這就是“一分為二”的話,那就必須要一分為二。



我們必須在諸多科目的學習中做出決定,我並不認為每個人學生都該把我教的科目置於最重要的位置,如果你有足夠的理由認為該讓新約的課程得A,我教的系統神學得C,我會尊重你的選擇(給你應得的C)。



請記住,你在神學院學習的這幾年不僅僅是要預備當門徒,這幾年本來就應該就是當門徒的時間。這幾年不是要讓你離開基督徒的人生而過活。這幾年你只是和以後的年月在很多事上有不同的優先次序而已。即使作為神學生,你也還有除學習以外的其他責任。你是個基督徒,其次你才是個神學生。



儘管和其他信主的人相比,你面對事情的優先次序有些不大相同,但是,有些事情是每個基督徒都要極為重視的。要特別重視支取恩典的那幾種途徑:神的話、聖禮、和禱告。這對每一個信徒都是必須的,但是在這裏特別指出是在於神學是屬靈的工作。你怎麼會成為神學家而又不極度渴慕主的同在?沒有聖靈沒有人可以見到神的國(約3:5)。沒有聖靈光照,我們都不可能明白神的話。因此,我們要花時間禱告:獨自禱告,在家裏禱告,和在教會中禱告。神學院的敬拜和禱告小組也很有價值。這些活動提供更多的敬拜、教導的機會,對同學們都很有益處。同時這些活動把神學院所有的弟兄姐妹作為一個整體連接起來,推動這個群體一起事奉耶穌[8]。



要點概括:在開始神學院學習時,設立你的優先次序。以聖經的標準找出你的恩賜和需要之間的對應關係。確保你的各項責任都有各自的安排:給神的、給家庭的、給教會的、工作的、學習的。確保你在神學院裏有屬靈的成長。魔鬼在神學院裏也很活躍。 與神對峙是很危險的(見第二點)。千萬別低估了難處。從現在起,開始一個好的靈修習慣。在一個正統健康的教會受到建造(挑揀教會是個兒很有害的事,如果你老是挑挑揀揀,你不可能在基督的身體裏發揮合宜的作用,你既不可能承擔別的弟兄姐妹的負擔,也不會找到知己來分擔你的負擔)。盡力為主耶穌作見證。幫助你的同學。同時,因著你的忙碌,也要接納自己在神學院沒有盡善盡美的成就。雖然聽起來有點奇怪,其實上,神要求對不完美有一定程度的忍耐;因為,要成為神學家,你必須又是其他的角色。作為神學家,你必須是個敬虔的人。



五、 道德標準



與神同行永遠意味著堅守神的誡命(約14:15, 21:23)。只因為你準備成為神教會中的領袖,魔鬼就會把你作為試探的特定目標。正如你需要鍛煉身體一樣,你需要嚴格的敬虔操練、與神同行(提前4:8, 希5:11-14)。別指望進了神學院成聖就會變得容易。成聖將是一生的努力。



人們越來越把你當作一個與神同行的帶領人。捫心自問,你最清楚自己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好、屬靈上那麼成熟。在讚揚聲中要站得穩。聽見神的話並讓聖靈引導你的悔改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魔鬼要敗壞神教會的事工常常會在集中在性方面。許多牧師經歷了跌倒,甚至沉淪,就是因為沒有保守自己的心。結果面臨性是探視失敗了。儘管這一生都要面對的挑戰,年輕時這方面的爭戰會更加激烈。



站在教師、牧師或青少年領袖的地位上,你的權柄使得你在異性面前更具魅力。此時你要特別地警戒自己,“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前5:1-2)



敬虔肯定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之自己的自由。神的誡命並不是讓人負擔沉重,但確實是呼召我們犧牲奉獻。當你被呼召在教會做領袖,其中一條必須要付代價的就是要時刻切記:不僅要作一個敬虔的人,而且還要在人前作敬虔的表率(提前4:2)。這就意味著你不必僅僅要注意神的準則,還要注意在人前的形象。當今人們懷疑教會的領袖,從某種意義上講並非沒有根據。你必須從你的聖潔贏得人們的信任。另外,道德方面的誣陷指控並不是件新鮮事。有一個規矩可以避免懷疑,你就是當你與年輕人或是異性朋友在一起時,一定要別人在場。經濟方面也事業要特別留意。你要確保在財務上絕對誠實,不要給人懷疑。



六、 人際關係



很多時候,對將來的事工最有效的預備不是來自於正式教導,而是來自非正式場合與教授及同學們的接觸中獲得的。神讓我們儘量多用這個途徑成長。神學院不同於教會[9],但是神學院一定是力圖成為一個以聖經標準來規範人際關係的基督徒群體。



從一開始,就要遵行聖經啟示的愛的律法,幫助你的神學院成為不僅是個神學的學術機構,同時也是弟兄姐妹愛主和彼此相愛的團體。 讓我們立下這樣的雄心:就象第一世紀外幫人看到初代教會那樣,讓我們的鄰舍看到我們彼此相愛,就大感驚奇。



具體地說,與教授們幫同學相比,通常同學間能更有效互相幫忙。要彼此瞭解各自的需要,別讓任何同學掉隊,別讓任何同學無友孤獨,別讓任何同學灰心喪氣。記住那條黃金律。要建造、不要拆毀。不說不造就人的話(弗4:29)。



有時批評同學或教授是應該的,但要注意按神所喜悅的方式行,如果你對某人有強烈的批評意見,千萬不要背著他的面講。直接對他講,正如主耶穌在馬太福音18章中所要求的那樣。千萬別說閒話。把你的問題帶到可以認真對待和解決問題的人面前。信任你的弟兄姐妹;做事的前提是要相信其他弟兄姐妹也是一樣對神忠心。



七、 幫派偏見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節特別警告在教會中結黨紛爭的危害。依我看,這一點在神學院的群體中也有同樣的危險。學生有被一些想法或運動搞得興奮無比(這樣的事有時是因著個別教授的思想、有事不是)。於是,就小看不認同他們這些想法、要點、或運動術語的人。即使他們的這些看法與改革(歸正)宗信仰不沾邊(或頂多是邊緣性的),愛結黨營私的人就把他們的想法當成是檢驗正統與否的試金石。



在我寫的Cornelius Van Til[10]的前幾章中,我特別嚴厲指出我那些屬Van Til派老朋友們的這種“運動”的思想方式[11]。在美國的長老會中有不少類似的運動。有關千禧年的理解、神的不可知性、杜伊維爾(Dooyeweerd)派哲學、律法的地位、崇拜的風格、信仰宣言的作用、傳統的價值、墮落前神恩典的存在、聖經諸約的性質、行為與稱義的關係、聖經神學在講道中的地位、盟約中幼兒聖餐、創造日的長短,等等。



通常的形式大致如此:1)有人提出一個想法;2)他自己和其他人形成一個黨派,要力爭並堅持此行想法是檢驗教會是否正統的試金石;3)別人起來反對此想法並結黨將其定為異端;4)這爭議浪費了許多教會和機構的許多時間,甚至將他們毀掉;5)沒有任何結論,人們早已厭倦了雙方的爭論。於是又去爭論新的問題。



我想許多這些爭論的事一出籠就該夭折。當有人提出一個聽起來很好的新觀點時,很多情況下最好是讓人們多談論、多思想、多查考聖經,容忍對問題的不同觀點。當然有些觀點的確是異端邪說,這在教會中是不能容忍的。但是我不認為上述所言情形屬於異端邪說。上述所言的情形為我們提供了一些不同觀點的實例,是我們應當在基督教會的團契中相互容忍的[12]。



在神學院學習期間,你或許會碰上要你加入一個神學派別的事,請堅決抵制。你所知的還不足以讓你到處指責別人為非正統,你若知道的話,你肯定不會介入這樣的爭端中。你可以從那些在有爭議的問題持不同觀點或著重點不同的人那裏學習,你的確應該如此。不要僅僅因為你的老師和同學沒有在你結黨的偏見上推波助瀾,就拒絕不理他們。保持一個開放的心和一個受教的靈。



雅各警告我們注意為人師的危險(雅3:18)。因為老師用舌頭,而舌頭又是一個危險的武器,不容易控制。看似全知的神學家,象那些文士和法理賽人在聖經裏常常是惹動神憤怒的一類人。在用高言大志出擊那些你認為是無知的人之前,要學習真理,智慧和溫柔。



八、 神學家和教會



以上的忠告也同樣適用于神學家和平信徒(沒有受過正式的神學訓練的基督徒)之間的關係。Helmut Thielicke在他的著作《神學生須知》[13]裏占了很大的篇幅談論這一點[14]。我並不完全同意Thielicke對關注問題的主要苛評。他所擔心的是神學生畢業回到過去的教會,以驕傲的態度把那些不相信聖經的批評家們的大量理論一下子全全擺在人們面前。Thielicke建議學生們不必拒絕這些理論,但要耐心等到你的屬靈生命更加成熟時,要等到介紹這些不信派的理論不至於引起攻擊時,在拿出去[15]。依我的意見,這些不信的批評理論是屬靈的劇毒物,根本就不應該如同是真理一般的在教會傳講,即便是很成熟的老師也不要講這些東西。



但是與此同時,Thielicke也作了些有效的觀察。這些觀察也適用於那些堅持聖經無繆信念的年輕神學家。甚至那些沒有受過聖經高等批判觀影像的學生,也經常會在教會會眾面前,以不敬和不造就的方式販賣新的神學知識。比如說,一個二十五歲的神學生以訓斥的態度對待六十五歲的長老,即便這位長者對聖經的某些經節堅持一種過時的解釋,這樣也是不合宜的。多年前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神學生站在一群只受過9-12年教育從事體力勞動的會眾面前,讀了三十多頁Vos的聖經神學。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很驕傲的行為。如果一個一年級的神學生相信他必須要以最新希伯來原文介詞用法的方式教他的成人主日學,那就是很錯誤的想法。



這類學生就是沒有看到神學是屬靈重任的眼界。神學是應用。如果沒有造就人,就失去了其價值。並不是為資訊而資訊。神學永不該成為人們理性驕傲的資本。



“單純信耶穌的人”往往比受過很多教育的神學家更明白神的心意。很多沒有受過正規神學教育的人回比年輕的神學生更有資格在教會裏人長老或執事。比起神學生來,這些人也許不懂得很多學術性的神學,但他們可能在明白何為重要的事上更有深度和眼光,從而更明白如何應用于人生。如果年輕的神學生想要督責這樣的長老,他一定要謹記保羅在提摩太前書5:1的教導。直到他學會一些主耶穌的溫柔和恩典,他最好不要去督責。



更重要的一條,年輕的神學生要謙卑地向那些與神同行多年的人學習,這些人是在屬靈的征戰中逐步成熟起來的。這樣的學習與課堂上的學習一樣重要,二者都是培養年輕神學家將來能更好的服事主。



我講這些話只是想告誡同學們要認識到自己還不成熟,要認識到自己有許多不懂的東西,有許多要成長的地方。你也許被一些假像迷惑了,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在神學院,你學了一般信徒所一無所知的技術方面的內容。能夠閱讀希伯來文、希臘文、或講論恩約與墮落前神選說及其他東西,可能會讓你自認為比單純相信的人更知道神的心意。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了,Thielicke很好的列舉出有的人可能有廣博的知識,但缺乏最重要的知識的情形:

在一個年輕的一年級神學生真正注目聖經救贖故事的基石前,例如,創造的故事和墮落的紀錄,在他開始認識到偉大神聖思想的各個阿爾卑斯山峰之前,他已經熟悉那個基石的礦物質分析。但是,在他爬阿爾卑斯山之前,他在圖表上所學的地質形成的知識,都很難使他到達那種地步以至於能很好地理解阿爾卑斯山到底是個什麼樣子[16]。



單純相信的人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比一個神學生的礦物學家更瞭解神學的

阿爾卑斯山。年輕的神學家當然有必要熟知技術性的神學,但在他試圖去說服在主內的父輩和母輩之前,更需要比現在更深入地認識神。



九、 結論



我並不想讓你們洩氣。本文的第二段就指出神學學習的一部分是充滿喜樂的,我希望我所說的這些並沒有否認這點。



我只是尋求豎一些警告牌。總結一下:作為神的話在人生的應用,神學是一個屬靈的重任。因此,要求你切切的與神同行,且要樂意按神的方式去做神學。否則,學習神學對你的靈魂可能是極度危險的事。有一件事,神要求你的就是刻苦學習,同時把神的話和他的世界富有思想的互動起來。同時,神也期待你為其他責任留出時間,建立好各項事務的優先次序,以便你可以有豐富的靈修生活,還可以服侍你家庭裏、教會中、工作崗位上、及神學院群體中的人們。耶穌愛的律法應該要充分彰顯在神學院的群體中。主耶穌的這一律法(加上你對自己的指示程度的有真實評價),可以使你寬容你不同的意見。你也要忍耐沒有達到你同樣技術知識水平的人(這些人很有可能在最重要的知識領域超過了你)。



我一直試圖找到我寫著篇文章的心裏動機。我試著為處於愛神、愛他的教會、愛我在這裏告誡的年輕神學生們的緣故來寫。如果我所寫的有不真實之處,或與愛的本質相抵觸,我禱告就是求神抹去壞的影響。在你踏上這個激動人心的路程時,願神豐富的祝福你。願他預備你“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2-13)。













--------------------------------------------------------------------------------

[1] 這樣的教導是didache, didaskalia, 正是保羅在他的書信中談到過。因此,這樣定義神學是直接源於聖經的教導。

[2] 經常聽到人們對神學院的學生講“教義和人生是不可分開”,的確是這樣。但是,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教義?人生又是什麼?二者究竟有什麼關係?“教義”和“人生”二者不應該分開,但是,兩個東西可分或不可分有很多不同的含義。比如,“黑板和粉筆不應該分開”,我們是指要把粉筆粘在黑板上嗎?或用粉筆的材料做黑板嗎?或除非有粉筆,否則黑板就不是真正的黑板了?或你絕不可只提黑板不談粉筆呢?還是,簡單來講,無論是黑板還是粉筆,在對方不在的情況下,就都變得毫無用處。同理,當我們談論教義和人生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明確到底在談論什麼問題。我們必須要弄清,“教義”和“人生”兩者間,我們為何常感到之間的張力;我們如何以聖經為基準來減低這之間的張力、並且把兩這很好的結合起來。在正文中,我將基於這點來討論這些問題。



[3] 有關“神學作為應用”更為詳盡的討論,及其有關“教義和生活”,還有順服在真知識下。請參考我的另一本書由P&R於1987年出版的“關於神的知識論”,特別是1-100頁。

[4] 聖經裏沒有把意念和心對立起來,儘管在以賽亞書29:13把心和嘴唇對立起來(這是極少有的情形),在聖經裏,心並非像現代浪漫情調那樣作為情緒的居所,而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最核心的部分,即一個人最根本的面目。意念只是心裏想的一個部分,而非與心裏想的對立。在聖經裏意念也是個比我們通常講的智慧更廣的一個術語。意念指的是人用來思考、判斷和作決定的本領。

[5] 改革宗(歸正宗)以其學術質量而著名,這就使得其他福音派的教會也依賴于改革宗的學術成果。或許我們(我是作為持守改革宗信條之人來說的)對我們的學術成果太自鳴得意了。相對於其他的基督徒,我們的確自持有些知識上的優越感。這樣的驕傲態度從來都是不合宜的,只是在我看來,今天仍有這樣的態度是比以往更講不通的了。

[6] 有關教義歷史,似乎我應該反復強調:教義歷史本身從來不解決任何神學爭端。比如,有關洗禮的事情,單從引述歷代教父的觀點、路德的觀點、加爾文的觀點或其他人的思想,你就永遠也得不出一個結論來。更正教的神學是基於唯獨聖經這一原則,這就意味著,縱然我們可以從歷代神所興起的老師那裏學習他們的思想中的得到幫助,解釋聖經這是任何教義結論的根本基礎。單憑觀點有其可貴的歷史就爭辯它為真,那就立刻落入的邏輯上“遺傳性的謬誤”:假定一個思念的為真是基於思念本身。

[7] 或許請容許我談兩件傷腦筋的事情。它們都和我上面談的有關:1)在神學院只得C的同學,很勉強的通過了按牧考試,但此同學認定神呼召他成為他所屬宗派的神學權威。然後,他就開始在每個角落發現“異端”,用片面的指責和糟糕的思想連累教會。這種情況下,請求告神讓你面對現實,認清自己的屬靈恩賜和神對你的呼召。2)在神學院拿A的同學,也得到了博士學位。但就是找不到教職,或許是因為它不討人喜歡的方式。然而,他認定自己不被接納是因為教會和神學院變的不夠正統,於是,他向他們發放激烈的缺乏思考的批評,認為他們不公正的埋沒了他的理智恩賜、並且充滿了“酸葡萄”的滋味。此時,要求神讓你清楚知道你的動機。

[8] B.B. 華菲爾德,在他的《神學生的宗教生活》一文中,強調這點。此文章由J.E. Meeter選編在B.B. 華菲爾德的短篇著作選集中(1970,I 441-425)。年輕的神學家應該好好地讀一下。

[9] 有些神學院當然是特定教會發展的事工,但是大部分不是。

[10] P&R, 1995

[11] 有關我自己和Van Tillian 的運動,請看Mark Karlberg 的文章, ‘John Frame and the Recasting of Van Tillian Apologetics,” Mid-America Journal of Theology 9:2 (Fall, 1993), 279-296, 其中有我的答復。

[12] 當然,區別哪些不同意見可以容忍、哪些不可以並不是那麼容易,通常教會的信仰告白提供一個適用的參考,但是教會的信仰告白也不是無繆的,只有聖經無誤。有關這類問題更多的思考請參閱我的另一本書——福音派的再聯合 (Evangelical Reunion, Grand Rapids; Baker, 1991)。

[13] 中文譯本:《神學第一步》,陳佐人譯(譯者著)

[14] Grand Rapids; Baker, 1962.

[15] 特別請看38.

[16] 如上,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