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宏觀研經 (Wider Context Studies)

宏觀研經 (Wider Context Studies)

要研討任何一段經文前,首先需要對整卷書的全貌有相當掌握。宏觀性研經就是探討整卷書的研經。這種研讀不需要每個禮拜查經作一次,而是一卷書作一次即可。

上下文 (Context)
英文 Context 這個字,若指的是文字方面 (Literary Context),通常中文譯作「上下文」或「文脈」。但是若指的是歷史方面 (Historical Context),通常中文譯作「情境」。不過為了方便與統一,以下討論我們都用「上下文」。

文學上下文 (Literary Context) 指一段聖經前後的經文。每段經文的上下文可以用同心圓來理解:最相關的上下文是最靠近的段落,然後由近而遠,全章、全卷書、同作者著作、新約或舊約、全本聖經,都是上下文。(跨越一卷書的研討,詳見後面神學上下文 (Theological Context))

歷史上下文 (Historical Context) 關注的是為甚麼會有這卷書,包括:作者是誰?受書對象是誰?他們之間是甚麼關係?受書人的地點在哪裡?他們的處境如何?甚麼導致作者寫這卷書?作者的目的為何?其主題或關心的是甚麼?等等。

在解經領域裡有個說法:Context is king,意即決定經文意義最終的歸依是上下文。「斷章取義」是脫離上下文 (out of context) 的理解,這是解經的大忌。

許多基督徒常犯這個錯謬而不自覺。特別在所謂「背金句」上,因為只背一節經文,看不見上下文,就很容易以自己的想法取代作者原意。因為背的都是著名的經文,結果是錯謬朗朗上口,代代相傳。例如,啟三20「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被廣泛地用在傳福音的呼召上,不明就理的人就以為這節經文說的是主耶穌要叩慕道友的心門,但是稍微注意一下上下文就會看見,這是主在呼籲老底嘉教會悔改。上下文告訴我們,這節金句是在對基督徒說話,不是在對非基督徒說話。我非常鼓勵「背金句」的操練,但提醒大家背的時候要稍微看一看上下文。

要正確理解上下文,除了每次研經時觀察該段經文的上下文以外,還應當對整卷書作系統性的宏觀研讀。作法包括以下四步驟:

速讀全書,寫下初步的觀察與想法。
探討本書歷史上下文,寫成報告。
探討本書特點,寫成報告。
寫出全書大綱。


1. 速讀全書
這裡所謂「速讀」,講究的不是要讀的多快,而是講究要一次讀完,就是不要停頓、一氣呵成的讀完。重複幾次,直到你能掌握全書為止。每次可以換一個不同譯本,選擇翻譯流暢、有助於速讀的譯本。
要養成獨立客觀的讀經習慣,不要帶著「包袱」來讀:如果你曾聽過傳道人講解這卷書,暫時拋開它,要當作你今天是第一次讀到這卷書。如果你用的是研讀本聖經,或者你的聖經裡作有筆記,不要看那些註解筆記。

讀的時候除了用眼,也記得用手——一面讀、一面在草稿本上寫下初步的觀察與想法。初步的想法可能對、可能不對,有待後面的步驟印證,但是即使是不對的想法仍然有價值,比方你帶查經的時候就可以回答組員說:「我起先也是跟你一樣的想法,直到我看見……」。


2. 探討歷史上下文 (Historical Context Study)
你的報告中要回答五個問題:作者(Who)?受書人(Whom)?寫書時間(When)?寫書地點(Where)?寫書原因(Why)?
要從哪裡得到這些資料呢?一卷書本身所提供的資料一定是最有份量的。你已經把這卷書讀過幾次了,現在再讀一次,但是這次專門尋找所有提供作者的資料。我們要的資料不是只有他的名字,還要包括他是甚麼樣的人,他的年紀、身分、個性氣質、處境等等,例、他很喜樂還是憂愁?他認識不認識受書人?……把所有相關經文記錄下來。其他受書人、寫書時間、地點、原因也是一樣作法。

除了這卷書本身以外,還可以用聖經串珠(cross reference)、經文彙編(concordance)或電腦搜索人名地名,看看聖經其他地方還提供了甚麼資料。例如我們要探討哥林多後書的受書人,當然一定先讀哥林多後書,然後要讀前書,然後使徒行傳提及哥林多的部分。聖經還有沒有其他地方提及哥林多?有的,提後四20。

整理你的資料,將重點寫成報告。


3. 探討書卷特點 (Character Study)
你的報告要包括四項:作者寫書目的(purpose),全書信息(message),內容範疇(scope),鑰字或鑰詞(keyword or keyphrase)。要測驗你是否抓到一本書的特點,就要看你能不能簡明的把其特點敘述出來。所以這分報告不可超過一頁。
寫書目的通常可見於作者的勸勉中,措詞應當反映所期待的行動(action)。要明確(specific),不要籠統。要選定一個中心目的,不要陳述好幾個不同目的。

信息(message)基本上是重述寫書目的,只是把對象從當時的讀者改到今天的讀者。

範疇(scope):這本書都在討論些甚麼?例如,如果是一本歷史書,它涵蓋哪一段時間的歷史?它記錄了甚麼事件?如果是教義性的書,它涵蓋哪一方面的教義?有甚麼顯著或不尋常的教導?換句話說,在報告的這部分,你將這本書的內容摘要地寫出來(summary)。

找出鑰字或鑰詞(keyword or keyphrase)可以印證你是否真的掌握書卷特點。這個字或詞是這卷書所特有的,並且可以表達全書要旨。如果你有兩三個可能的字,或者你不確定你是否選對鑰字,把全書再讀一次,看你選的字是否適切。

示範:彼得前書特點

目的:彼得勉勵分散在小亞西亞經歷苦難的信徒,要藉著喜樂、成長、效法基督為義受苦的榜樣、仰賴神的恩典,彰顯他們的品行。
信息:當我們今天面對逼迫、或處在不信主義高漲的不利環境中,我們要藉著喜樂、成長、效法基督為義受苦的榜樣、仰賴神的恩典,彰顯我們的品行。

內容範疇:彼得這卷書很像保羅書信,前半是信仰的敘述句(1:1--2:10),後半是信仰的命令句(2:11--5:14)。彼得提醒收信者他們寶貴的救恩,這救恩給他們盼望與喜樂,也給他們過聖潔、相愛、勇敢生活的基礎。彼得告訴他們預期試煉,試煉臨到時,要儆醒禱告、彼此相愛與服事、順服,在外邦人面前彰顯他們的品行。彼得勉勵他們,面對苦難,不是消極忍受,而是積極行義,因為這是基督的榜樣。不要懼怕灰心,反要因為基督受苦喜樂,因為苦難之後要得享榮耀。這是賜諸般恩典的神所應許,彼得也見證「神的真恩」(5:12)。

鑰字:「品行」(anastrophe)
這字在全本新約只用過13次,而其中6次在彼得前書(1:15, 18; 2:12; 3:1, 2, 16),2次在彼得後書(2:7; 3:11)。中文譯作「品行」「行為」「行事」「為人」等,英文譯作conduct,behavior,way of life等。



4. 作全書大綱
按照經文次序作的大綱稱為解析性大綱 (analytical outline),乃是有別於主題性大綱 (topical outline)。大綱不需要作得太細,否則反而失去宏觀的作用。任何人讀了你的大綱以後,應該等於看見作者的思路計劃圖一樣。大綱作法如下:
大綱的排列依序按照羅馬大寫字母、英文大寫字母、阿拉伯數字、英文小寫字母、羅馬小寫字母。
每一項綱目寫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full sentence),並註明經節段落。
各項目句子之間應尋求一致與對稱。
用一個句子敘述作者目的,放在大綱之首。
示範:彼得前書大綱

目的:彼得勉勵分散在小亞西亞經歷苦難的信徒,要藉著喜樂、成長、效法基督為義受苦的榜樣、仰賴神的恩典,彰顯他們的品行。
I. 彼得勉勵收信者雖面對試煉苦難仍要喜樂與成長 (1:1--2:10)
 A. 彼得勉勵收信者在試煉中為著神的救恩與應許喜樂 (1:1-12)
   1. 彼得寫信向小亞西亞的信徒問安 (1:1-2)
   2. 彼得肯定他們能夠因為神的救恩與應許喜樂,即使他們的處境艱難 (1:3-12)
    a. 彼得為著救恩與基業讚美神 (1:3-5)
    b. 彼得肯定信徒喜樂,雖然他們面對試煉且不能看見基督 (1:6-9)
    c. 彼得肯定救恩的重要,因為這正是先知和天使想考察明白的 (1:10-12)
 B. 彼得勉勵收信者如此生活與相愛 (1:13--2:10)
   1. 彼得勉勵他們過聖潔生活,因為有救恩與盼望 (1:13-21)
   2. 彼得勉勵他們彼此相愛,因為有清潔的心 (1:22-25)
   3. 彼得勉勵他們在神的話裡成長,因為神要藉他們作工 (2:1-10)
II. 彼得勉勵收信者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順服,好叫他們能榮耀神 (2:11--3:12)
 A. 彼得先給一般性的勸勉,要他們品行端正,好叫外邦人歸榮耀給神 (2:11-12)
 B. 彼得再給特別性的勸勉 (2:13--3:7)
   1. 彼得勸勉他們順服執政掌權,好堵住無知人的口 (2:13-17)
   2. 彼得勸勉僕人順服主人,包括乖僻的主人,好反映基督的樣式 (2:18-25)
   3. 彼得勸勉妻子順服丈夫,好將他們感化過來 (3:1-6)
   4. 彼得勸勉丈夫敬重妻子,好叫禱告沒有阻礙 (3:7)
 C. 彼得總結勸勉他們相愛與和睦,即使受惡受辱 (3:8-12)

III. 彼得勉勵收信者要為基督受苦 (3:13--5:11)
 A. 彼得勉勵他們效法基督為義受苦的榜樣 (3:13--4:6)
 B. 彼得勉勵他們彼此相愛與服事,因為基督再來之日近了 (4:7-11)
 C. 彼得勉勵他們為基督受苦要喜樂,將自己靈魂交託給神 (4:12-19)
 D. 彼得勉勵他們牧養神的群羊,彼此順服,在苦難中堅固抵擋魔鬼 (5:1-11)

IV. 彼得表白寫信目的並致安 (5:12-14)

歷史上下文、書卷特點、解析大綱,在所有的聖經導論類的參考書都有(參見聖經導論與概論書目),許多註釋書、研讀本聖經也有。不過如果時間許可,最好自己作,你對一卷書的掌握會大大不同。


神學宏觀 (Theological Context)
除了文學與歷史的上下文,解經時還有第三方面的宏觀考慮:神學上下文 (Theological Context)。這就不只是針對一卷書,而是很可能需要綜合多卷書的探討。
將所有同一個題目的教導整合起來(integration),叫作「作」神學。沒有任何教義是建立在單獨一段經文上的。解經時需要考慮神學上下文,亦即這段經文和整體神學之間的關係。一般查經班容易犯的錯誤是,查了一段經文,就作一個過於「廣博」的結論,而不知道要如何定位這段經文在整體教義中的貢獻(contribution)。

以下是一些例子,兩處經文好像「衝突」,但都是聖經的話:

加二16「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
雅二24「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
西一24「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
來九12「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約廿22「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徒二4「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太五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腓三12「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
徒十五29「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
林前十25「凡市上所賣的、你們只管喫、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
太廿三21「人指著殿起誓、就是指著殿和那住在殿裡的起誓。」
徒七48「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就如先知所言、」
太五17-18「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加三24-25「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但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來到、我們從此就不在師傅的手下了。」
太六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雅一2「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來十二17「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
彼後三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可九1「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
徒一6-7「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阿、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
我們解以上其中任何一段經文時,如果不知道對這個題目還有另一部份的教導存在,我們的結論就會偏差、會誤導。例如,很多人只熟悉保羅因信稱義的教導,以為這就是全部稱義的教義,所以讀到雅各教導因行為稱義時,不免要大吃一驚。
我們不能在此討論怎樣作神學研究,無論是聖經神學還是系統神學,因為那題目太大太大,遠遠超過解經的範圍。我建議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修一些系統神學、新約神學的課,或讀一些這方面的書(參見神學參考書目)。神學是思想的骨架,神學上下文使我們在解經時找到每個信息在這骨架上的定位。

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創造

創造

  創1︰1“起初神創造天地。

  創造萬物的神

  1.聖經啟示神是無限的、永恆的、自有永有的神,是萬有存在的第一因,神沒有一刻不存在。摩西論到神的永存不滅時十分肯定地說︰“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詩90︰2)。在有限的宇宙受造以前,神就永恆而無限地存在。神遠超天地間一切受造之物,並且先於一切而獨立存在(參提前6︰16注;比較西1︰16)。

  2.聖經又啟示我們,神是有位格的神,他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了始祖亞當和夏娃(創1︰27;參1︰26注)。因為亞當和夏娃是按神的形象被造,所以他們能夠在愛裏以個人的方式回應神,與神相交。

  3.聖經也啟示神是具有道德性的神,他所造的一切都甚好,其中毫無罪惡。當神完成了創造大工,察驗他所造的一切時,他看著“都甚好”(創1︰31)。亞當和夏娃乃是照著神的形象和樣式被造,也是無罪的(參創1︰26注);只是後來夏娃被蛇(即撒但)引誘犯罪,罪才進到了人的裏面(創3章;比較羅5︰12;啟12︰9)。

  神的創造大工

  1.神創造了天上地下所有的一切(創1︰1;比較賽40︰28;42︰5;45︰18;可13︰19;弗3︰9;西1︰16;來1︰2;啟10︰6)。“創造”一詞(希伯來文bara)單指神的作為,意思是神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曾以命令從無到有地創造了整個物質世界(參創1︰3注)。

  2.聖經用“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等詞語描述了神創造之初的情形(創1︰2)。那時的宇宙和世界不像現今這樣井然有序,而是呈現出一派毫無生機、空虛黑暗的景象。這段初始時期之後,神創造了驅散黑暗的光(創1︰3-5),又造出了有形質的宇宙(創1︰6-13)’並且讓地上充滿了各樣活物(創1︰20-28)。

  3.神憑藉他口中話語的能力創造了萬有。在創世記第一章中反復提到“神說……”(創1︰3,6,9,11,14,20,24,26)。換言之,天地都是藉著神口中的話語而成,在神發出滿有創造之能的話語之前,萬物都不存在(比較詩33︰6,9;148︰5;賽48︰13;羅4︰17;來11︰3)。

  4.三位一體的真神共同參與了創造大工,而不僅僅是父神一位。

  (1)聖子是神藉以創造萬有的大能的“道”。約翰福音開宗明義地指出基督就是神永存的道(約1︰1)。“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1︰3)。使徒保羅也明確地宣告︰“萬有都是靠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西1︰16)。此外希伯來書的作者也強調神藉著聖子創造了諸世界(來1︰2)。

  (2)聖靈也活躍在神的創造大工之中。聖經描述說聖靈“運行”(原文直譯為“孵化,翼護”)在神的創造物之上,為父神進一步的創造大工作預備,並且看護著神的創造。希伯來文的“靈”這個詞亦可譯作“風”或“氣息”,所以詩人大衛如此描述聖靈在父神的創造大工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諸天借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借他口中的氣(即ruah,靈)而成”(詩33︰6)。並且聖靈繼續參與維系一切受造之物的工作(伯33︰4;詩104︰30)。

  神創造世界的目的和心願

  神創造世界有其特定的原因︰

  1.神藉著創造天地的奇妙作為彰顯他的榮耀、尊貴和能力。詩人大衛感嘆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19︰1;比較詩8︰1)。當我們觀看神所造浩瀚無垠的宇宙及美麗和諧、井然有序的自然界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對造物之主的尊貴和偉大油然而出敬畏之情。

  2.神藉此得著當得的榮耀與尊崇。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一切都要贊美神奇妙的作為︰日月星辰、樹木森林、雨雪霜雹、山川河流、飛禽走獸都一同歡呼,見證它們的受造是何等美妙(詩98︰7-8;148︰1-10;賽55︰12)。神更盼望從按著自己形象造成的人的口中得著榮耀與贊美。

  3.神創造地球給人居住,為的是使他在人身上的計劃和旨意得以成就。

  (1)神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了亞當和夏娃,是要永遠與他們保持個人化的相愛關系。神創造的人具有三個組成部分(即靈、魂、體),且是有理性、情感和意志的獨特存在體。人可以對造物主自由作出回應,並且可以用信心、忠誠和感恩的心敬拜事奉他。

  (2)神渴望與人保持親密的相交關系,甚至當撒但成功地誘惑亞當、夏娃違抗神的命令之後,神還應許要賜下一位救主,拯救人類脫離犯罪帶來的惡果(參創3︰15注)。這樣神仍然可以得到一群屬於他的人,這群人以神為樂,榮耀神的名,以公義、聖潔活在神面前(賽60︰2;61︰1-3;弗1︰11-12;彼前2︰9)。

  (3)啟示錄的作者約翰在描述人類歷史的終結時,闡明瞭神創造萬物的終極目的︰“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21︰3)。

  創造與進化

  進化論是被當今科學界和教育界普遍接受的一種有關生命和宇宙起源的學說。信奉聖經的基督徒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審慎察驗這種理論︰

  1.進化論是自然主義者的一種試圖揭開宇宙起源與發展之謎的嘗試。這種理論首先假定宇宙間不存在一位具有位格及神性的造物主,萬有也不是被他造成的。進化論學者認為宇宙是自然發生的,即萬物是在億萬年漫長歲月中經過一系列偶然變化巧合而成。此外,他們還聲稱擁有一些科學資料作為他們假設的佐證。

  2.進化論缺乏嚴謹的科學性。科學研究的方法是︰任何科學的結論都必須建立在由實驗獲得的無可辯駁的證據之上,並且這些實驗同樣可以在其他實驗室重復進行。然而迄今為止,人仍然沒有設計出任何實驗可以證實物質起源於“大爆炸”(bigbang),也沒有任何實驗足以證明生物是從簡單形態演變成復雜形態的。可見,進化論只是一種沒有證據的“假說”。因此,人若要接受進化論,就必須建立一種對人為理論的信仰;而屬神的人是將信心放在神和他的啟示上,聖經啟示說他才是創造萬物、使無變有的神(來11︰3)。

  3.無可否認,在某些物種內的確發生過一些變異。例如,一些物種已經瀕臨滅絕,而另一方面,我們偶爾也發現某些物種內有新的變種出現。但是,從來沒有任何證據(包括地質學的資料在內)證明一種生物可以演變成另一種生物;反倒有許許多多的科學證據證實了神是依據“各從其類”的原則創造了萬物(創1︰21,24-25)。

  4.信奉聖經的基督徒還必須棄絕另外一種被稱為“有神進化論”的理論。這種理論吸取了進化論的大部分觀點,只是把神當作整個進化過程的啟動者。這種理論否認了聖經啟示的神在有關創造的各個方面的積極主動的作用;聖經創世記第一章中除了創1︰12(這節經文說明︰神在11節所發出的命令得到了完全應驗)和反復出現的短語“有晚上,有早晨”以外,所有動詞都是以神為主語。可見神並非一系列進化過程的旁觀者,而是萬物的主動創造者(比較西1︰16)。

豐盛的聖經

創造 亞伯拉罕之召 神與列祖之約 神的護佑
逾越節 舊約律法 贖罪日 舊約中的酒
敬畏神 神與以色列人之約 滅絕迦南外邦異族 天使與耶和華的使者
拜偶像的實質 神與大衛之約 有功效的禱告 舊約中的基督
耶路撒冷城 聖殿 敬拜 義人的患難
死 贊美 屬天的盼望 神的屬性
心 人 舊約中的先知 神的旨意
神的話語 神的平安 神的榮耀 代禱
舊約中的聖靈 看顧窮乏人 奉獻 神的醫治
神的國度 教會 大災難 勝過撒但和鬼魔的能力
勝過撒但和鬼魔的能力 假師傅 神跡 新約時代的酒
耶穌和聖靈 貧與富 重生 門徒的重生
聖靈浸 說方言 聖靈 試驗真正的聖靈浸
監督及其責任 聖經中的救恩 信心與恩典 神對以色列人的救贖計劃
三種人 信徒的屬靈恩賜 身體的復活 信徒的審判
信徒的屬靈分別 論異端 聖靈的果子與情欲的事情 揀選與預定
事奉的恩賜 父母與孩子 被提 敵基督時代
監督的道德要求 基督徒的聖經栽培 聖經的默示和權威 個人背道
舊約與新約 道德操守的標準 成聖 基督徒與世界的關系
得救的確據 基督給七個教會的信息